[实用新型]一种锌液锭面扒皮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8469.1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4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记平;刘玉芳;陈祥;李春辉;冯艳;杨随心;杨世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12 | 分类号: | B22D7/12;B22D4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王梦娜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液锭面 扒皮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锌液锭面扒皮工具,属于锌冶炼领域,解决了利用石棉板刮渣存在的容易灼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耙组件和下铲组件,上耙组件包括上耙柄和上耙头,上耙头连接在上耙柄下端,下铲组件包括下铲柄和下铲,下铲连接在下铲柄下端。人工扒皮作业时,工人一手拿下铲组件,将下铲从锭模一端面向中间铲进,另一只手拿上耙组件,将上耙头从锭模另一端面向中间耙至下铲上,然后将渣从锭模内捞出即可;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人工扒皮作业,可有效避免工人手部接近锌液,从而避免了灼伤、锌液喷溅等不安全因素;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人工扒皮作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的合格率和美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锌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液锭面扒皮工具。
背景技术
锌熔铸过程中,锌液由炉膛舀入或压入锭模后,需要对每一块锭模内尚未凝固的锌液迅速进行上表面的扒皮作业,扒去表面附着的氧化锌渣以及浇铸过程中形成的渣与凝固锌形成的混合凝结物,扒皮作业不及时或不到位,都会造成成型后的锌锭表面夹渣缺陷,即不合格品。因此,扒皮作业是必须且有效的工序。
一般人工扒皮作业中,采用手抓石棉板刮渣,作业时,左右手各抓一片符合锭模内腔的石棉板,两手配合分别从锭模的两端向中间移动刮渣,至中间时将渣捞出。人工扒皮作业中,因受到金属锌液近距离热辐射容易灼伤、锌液喷溅等不安全因素,作业环境恶劣。
近几年,自动刮渣机器人发展较快,但是,应用于铸铝、铸铅等行业较多,锌熔铸处于试验阶段,而且,价格昂贵、寿命短、运行成本高是致命弱点,因此,人工扒皮工具的应用还是有推广价值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锌液锭面扒皮工具,以解决利用石棉板刮渣存在的容易灼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锌液锭面扒皮工具,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耙组件和下铲组件,上耙组件包括上耙柄和上耙头,上耙头连接在上耙柄下端,下铲组件包括下铲柄和下铲,下铲连接在下铲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铲柄上端设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耙头与上耙柄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人工扒皮作业时,工人一手拿下铲组件,将下铲从锭模一端面向中间铲进,另一只手拿上耙组件,将上耙头从锭模另一端面向中间耙至下铲上,然后将渣从锭模内捞出即可;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人工扒皮作业,可有效避免工人手部接近锌液,从而避免了灼伤、锌液喷溅等不安全因素;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人工扒皮作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的合格率和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耙柄;2-上耙头;3-下铲柄;4-下铲;5-手柄;6-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锌液锭面扒皮工具,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耙组件和下铲组件,上耙组件包括上耙柄1和上耙头2,上耙头2连接在上耙柄1下端,下铲组件包括下铲柄3和下铲4,下铲4连接在下铲柄3下端。
下铲柄3上端设有手柄5。
上耙头2与上耙柄1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
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开铸锭机组,舀勺将金属锌液由虹吸口舀至锭模腔内;
步骤二、左右手分别拿上耙组件和下铲组件,准备扒皮;
步骤三、左手拿下铲组件,将下铲4从锭模一端面向中间铲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8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冷凝管盘和立管间接蒸发冷却的蒸发式冷凝器
- 下一篇:一种废水池清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