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制除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26285.1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7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付军发;严开龙;叶明成;胡柯;杜克飞;林攀;庞建;韩恒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制除油装置,包括:牌坊,一对牌坊用于承载安装除油机构和升降缸;除油机构,除油机构包括吸油辊和一对轴承结构、底板以及滑座,所述吸油辊的端部通过轴承结构设在对应侧的底板上,底板设在对应侧的滑座上;升降缸,升降缸固定在牌坊上,升降缸的活塞杆与滑座相连。其可有效解决了吸油辊变形弯曲以及两侧提升、下降运动不同步问题,有效保证了吸油辊长周期稳定运行,提高了吸附残留润滑油/乳化液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吸油辊通过内部负压吸附,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去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材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制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轧钢行业中,带材往往都需要经过轧机进行轧制,然而轧制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乳化液进行冷却和润滑,这就造成了轧制后的带钢表面容易产生大量残留乳化液,这些乳化液会进一步形成乳化液斑迹,导致产品表面缺陷。
现有除油装置多是简单设置一对吸油辊,吸油辊两端分别设置在牌坊上,吸油辊长度较长,上线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吸油辊弯曲变形,且容易出现吸油辊的驱动侧和操作上下动作不同步;由于轧制速度非常高,弯曲变形的吸油辊随带钢旋转时产生剧烈振动,无法正常运行和吸附残留乳化液。目前缺少一种设备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快速稳定去除带钢表面残留乳化液,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制除油装置,其可高效稳定去除轧制带材表面上的残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轧制除油装置,包括:
牌坊,一对牌坊用于承载安装除油机构和升降缸;
除油机构,除油机构包括吸油辊和一对轴承结构、底板以及滑座,所述吸油辊的端部通过轴承结构设在对应侧的底板上,底板设在对应侧的滑座上;
升降缸,升降缸固定在牌坊上,升降缸的活塞杆与滑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一对牌坊并排平行设置,一对牌坊之间设有加强杆。
所述牌坊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座可上下移动的设在滑槽中。
所述一对牌坊的两滑座上设有相连的同步齿轮,所述牌坊上设有与同步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所述升降缸设在牌坊顶部,所述升降缸的活塞杆伸入滑槽中与滑座顶部相连,同步齿轮设在滑座一侧。
所述一对牌坊中的滑座上的两同步齿轮之间通过同步连杆相连。
还包括负压管路结构,所述吸油辊包括中空辊体和设在辊体外缘上吸油结构,中空辊体上设有油孔,所述负压管路结构与中空辊体相连通。
所述负压管路结构包括钢管和接头以及用于与真空站相连的连接管,所述钢管的一端插入轴承结构中与中空辊体相连通,钢管的另一端通过接头与连接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轧制除油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吸油辊变形弯曲以及两侧提升、下降运动不同步问题,有效保证了吸油辊长周期稳定运行,提高了吸附残留润滑油/乳化液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吸油辊通过内部负压吸附,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6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磁水处理器用承载机构
- 下一篇:多规格工件加工用定位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