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弯织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2287.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4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百凯弹性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14 | 分类号: | D04B21/14;D04B2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4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弯织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弯织带,其特征在于,包含上层,中间层,下层;大弯织带上层和下层之间设置中间层,大弯织带的上层,中间层,下层之间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连接形成一体。本申请的大弯织带利用经编过程中的经编张力调控的方法,使其达到织带本征结构的弯曲,避免了由于传统的单一张力而得到的织带只有一种弹性,而造成在具有圆弧状结构的表面使用时,织带上下弹性的差异从而带来舒适感差的问题,用于腰部等圆弧结构上的弹性织带具有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弯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新中国成立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弯织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大弯织带,包含上层,中间层,下层;大弯织带上层和下层之间设置中间层,大弯织带的上层,中间层,下层之间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连接形成一体。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上层宽度为5~10mm,中间层的宽度为15~30mm,下层的宽度为15~30mm。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平面呈圆弧结构,其圆弧结构的半径为500~5000mm。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制备过程在三维经编过程中,通过控制经编过程中经线和纬线的张力,从而实现织带在经编过程中的经编密度,达到不同的张力调控织带的结构目的,得到具有弯曲结构的大弯织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大弯织带利用经编过程中的经编张力调控的方法,使其达到织带本征结构的弯曲,避免了由于传统的单一张力而得到的织带只有一种弹性,而造成在具有圆弧状结构的表面使用时,织带上下弹性的差异从而带来舒适感差的问题,用于腰部等圆弧结构上的弹性织带具有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大弯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为上层,
2为中间层,
3为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弯织带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附图1,一种大弯织带,包含上层1,中间层2,下层3;所述的大弯织带上层和下层之间设置中间层,所述的大弯织带的上层,中间层,下层之间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链接形成一体。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上层宽度为10mm,中间层的宽度为30mm,下层的宽度为30mm。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平面呈圆弧结构,其圆弧结构的半径为5000mm。
实施例2
请参见附图1,一种大弯织带,包含上层1,中间层2,下层3;所述的大弯织带上层和下层之间设置中间层,所述的大弯织带的上层,中间层,下层之间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链接形成一体。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上层宽度为7mm,中间层的宽度为22mm,下层的宽度为22mm。
所述的大弯织带的平面呈圆弧结构,其圆弧结构的半径为500~5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百凯弹性织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百凯弹性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2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