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19205.X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1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李琦琦;秦桂娟;陈昊;刘柏男;张文洁;崔长青;王亭;张于于;康楠;王铁源;闫明程;于洋;李志军;陈志燕;杜松岩;董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延年 |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E03F3/02;E03F5/14;E03F5/10;E03F5/18;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胡月 |
| 地址: | 11007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原有 道路 海绵 城市 雨水 循环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道路(1)、道路排水管道(2)、雨水固液分离过滤器(3)、植被层(4)、雨水自动过滤池(5)、净水池(6)、一号引水管(7)、二号引水管(8)、滤网(13)、吸附净化过滤装置(14),原有道路两侧设置有植被层(4),植被层与原有道路之间设置有道路排水管道,在道路排水管道(2)顶部设置雨水固液分离过滤器(3),道路排水管道(2)的一个净水出口端通过二号引水管(8)与雨水自动过滤池(5)相连通,道路排水管道(2)的含杂质出口端依次通过滤网(13)、一号引水管(7)与雨水自动过滤池(5)相连通,雨水自动过滤池(5)中设置有吸附净化过滤装置(14),雨水自动过滤池(5)与净水池(6)相连通,净水池(6)内设置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的顶部位于植被层上,向植被层(4)引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太阳能集水器(9)、太阳能电池板(12)、太阳能转化器(10)、太阳能水泵(15)和灌溉喷头(11),太阳能集水器(9)位于净水池(6)内,太阳能集水器(9)包括集水件(9-1)和集水管(9-2),集水件位于净水池内,集水管的底部与集水件相连通,集水管的顶部伸出植被层与灌溉喷头(11)相连通,灌溉喷头位于植被层上,灌溉喷头由太阳能水泵(15)提供动力,太阳能水泵(15)由太阳能电池板(12)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灌溉喷头(11)主要包括喷头孔(11-1)和喷头调节器(11-2),喷头调节器和喷头孔的端部具有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引水管(7)和二号引水管(8)的出水口处均设置止水器(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器(16)包括浮球(16-1)、连接杆(16-2)、连接挡板(16-3)和连接轴(16-4),连接轴安装在引水管末端处,连接轴(16-4)与连接挡板(16-3)的顶端连接,连接挡板(16-3)的底端通过连接杆(16-2)与浮球(16-1)相连,连接挡板(16-3)与连接杆(16-2)相垂直,连接挡板(16-3)的底端由固定在引水管侧壁上的支撑板(17)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13)、吸附净化过滤装置(14)均搭在过滤支撑条(2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延年,未经张延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92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