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水系统管路泄漏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18210.9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何恒勇;施泽民;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周涌贺 |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系 统管 泄漏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水系统管路泄漏检测装置,包括上半管体、下半管体,上半管体、下半管体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锁扣;所述上半管体、下半管体中部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法兰的空腔;所述空腔内插接有两根导电棒,该导电棒内端位于空腔内,其外端露于上半管体外,并且通过电缆与报警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一旦水系统管路发生泄漏,即可及时报警。并且其结构便于拆卸,方便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水系统管路泄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系统管路是船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船员日常生活、设备冷却、消防灭火等多个方面。
如图1所示为某闭式循环淡水冷却系统简图,该系统通过泵3将低温淡水4输送至各个需要冷却的用户,带走用户的热量,再将常温淡水5输送至换热器6,利用海水换热至低温淡水4,如此往复循环使用。由于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有消耗及泄漏,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膨胀水箱1给淡水系统补水,以维持一定的压力,膨胀水箱1和淡水系统之间通过电控阀2起隔断作用。7是洗涤冷水系统,8是海水进口,10是海水出口。
如图2所示,为方便安装及检修,水系统的两水管管段11之间通常采用带紧固螺栓的配对法兰9连接。为防止出现管路泄漏而导致损坏、烧坏设备的现象出现,设计规范要求,在某些重要电子设备舱室或防爆舱室内系统管路不允许有可拆接头,管路之间均采用套管12焊死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两管段11的一端分别与套管12焊接。对于图2法兰连接的方式来说,一旦螺栓出现松卸,会导致系统管路泄漏,且需要一一查漏,对于大型船舶而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于图3套管连接的方式来说,虽然不容易发生泄漏,但是一旦需要检修,需要将管路切割开,造成管材报废,施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水系统管路泄漏检测装置,方便水系统管路在发生泄漏时及时知晓并检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水系统管路泄漏检测装置,包括上半管体、下半管体,上半管体、下半管体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锁扣;所述上半管体、下半管体中部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法兰的空腔;所述空腔内插接有两根导电棒,该导电棒内端位于空腔内,其外端露于上半管体外,并且通过电缆与报警装置连接。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包在用法兰连接的两水管连接处外侧。一旦有水泄漏,水会积在下半管体空腔,当水位升高,两导电棒底端都浸在水中后,两导电棒会导通形成回路,报警装置工作,提醒人们进行检修维护。
导电棒通过损管监控箱与报警装置连接,报警装置位于上半管体顶部。损管监控箱可以通过显示屏等方式向操作者报警,并可以输送声光等报警信号至损坏管道处的报警装置,使报警信号更加多样化。
导电棒内端在空腔的位置与报警水位相匹配。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报警水位,根据水位调整报警的临界值。
下半管体设有放水孔。便于排出积水。
放水孔处设有泄放旋塞。便于排出积水至指定位置,以免污染环境,并损坏周围设施。
上半管体上部设有高水位泄水孔。当水位过高时,可以从高水位泄水孔排出,避免损坏装置。
上半管体、下半管体其两侧与水管接触面衬有弹性垫圈。这样,能让上半管体、下半管体与水管接触更紧密,既便于安装,也避免空腔内积水从此处泄漏。
导电棒与上半管体之间设有密封圈。这样,可防止水从导电棒与上半管体之间泄漏。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水系统管路泄漏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一旦水系统管路发生泄漏,即可及时报警。并且其结构便于拆卸,方便维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8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