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三重循环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16276.4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彭烁;周贤;钟迪;王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01K13/00;F01K7/32;F03G6/04;F03G6/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临界 二氧化碳 三重 循环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三重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连接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入口;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乏汽出口分别与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朗肯循环发电单元的乏汽出口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排汽余热,依次作为朗肯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三重循环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不断提高发电机组效率是电力行业研究的永恒主题和目标。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较常用的动力循环包括以水为工质的朗肯循环和以空气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系统效率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突破传统动力系统的瓶颈,一些新概念先进动力系统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代表的超临界工质具有能量密度大,传热效率高,系统简单等先天优势,可以大幅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减小设备体积,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热器的回热量较大,存在利用空间;而且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排汽温度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三重循环发电系统,解决了现有的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发电系统存在上述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三重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其中,所述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连接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入口;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乏汽出口分别与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朗肯循环发电单元的乏汽出口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连接。
优选地,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包括定日镜、高塔和压力空腔式接收器,其中,压力空腔式接收器安装在高塔的顶部;定日镜以高塔为中心,沿其圆周方向呈阵列式结构分布;所述压力空腔式接收器安装在定日镜的太阳能汇聚点上。
优选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包括二氧化碳透平、朗肯循环加热器、第一有机工质加热器、冷却器和预热器,其中,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与二氧化碳透平的入口相连,二氧化碳透平的乏汽出口与朗肯循环加热器的热端入口相连,朗肯循环加热器的热端出口与第一有机工质加热器的热端入口相连;第一有机工质加热器的热端出口与冷却器的入口相连,冷却器的出口与预热器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预热器的二氧化碳出口与塔式太阳能集热单元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
所述朗肯循环加热器的工质水冷端和预热器的工质水热端均与朗肯循环发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有机工质加热器的有机工质冷端连接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的出口与预热器的二氧化碳入口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增压装置。
优选地,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包括汽轮机、第二有机工质加热器和冷凝器,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工质水冷端出口与背压汽轮机的入口相连,背压汽轮机的排汽出口与第二有机工质加热器的工质水热端入口相连,第二有机工质加热器的工质水热端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工质水热端入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工质水热端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冷凝器的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工质水冷端入口相连;
第二有机工质加热器的有机工质冷端连接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单元的工质水冷端入口之间设置有循环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6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电路板制备支撑设备
- 下一篇: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