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7574.7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乔智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F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降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降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头戴装置,所述头戴装置的两端之间设置有降温板,所述降温板的内部开设有S型槽,所述S型槽的内壁设置有S形管,所述降温板的表面套设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无菌板,所述无菌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层紧密分布的消毒巾,所述无菌板通过弹性带设置在降温板的内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消毒巾和降温板,利用消毒巾从患者的额头部位吸收热量,经降温板吸收,操作方便,避免频繁擦拭,每次使用后,将降温板上使用完毕的消毒巾取下,再从无菌板上取下新的消毒巾,粘合到降温板上,供下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科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发热是儿科疾病的中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在儿科急诊患者通常要占一半以上,如果不能及时地将这些小患者的高热体温调整下来,就极有可能会对患儿的其它脏器造成伤害。
目前对于多数儿科患者通常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目前临床上大都采用温水拭浴,但是这种方法不仅不便于操作,而且在不同病人之间交替使用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所以亟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降温装置,具备使用方便且不易交叉感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降温方式不仅不便于操作,而且在不同病人之间交替使用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降温装置,包括头戴装置,所述头戴装置的两端之间设置有降温板,所述降温板的内部开设有S型槽,所述S型槽的内壁设置有S形管,所述降温板的表面套设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无菌板,所述无菌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层紧密分布的消毒巾,所述无菌板通过弹性带设置在降温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头戴装置包括有第一头戴环,所述第一头戴环的一侧与降温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头戴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头戴环,所述第二头戴环的一侧与降温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头戴环远离降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第一头戴环远离降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远离第一头戴环的一侧贯穿卡套并延伸至卡套的左侧,所述卡套的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贯穿卡套并与连接带卡接。
优选的,所述消毒巾可为无菌布或医用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降温板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魔术贴勾面,所述无菌板的背面设置有与魔术贴勾面相匹配的毛面。
优选的,所述降温板和无菌板的整体形状均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儿科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消毒巾和降温板,利用消毒巾从患者的额头部位吸收热量,经降温板吸收,操作方便,避免频繁擦拭,每次使用后,将无菌板上使用完毕的消毒巾撕下,从而使无菌板上未使用过的消毒巾暴露出来,供下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该实用新型儿科降温装置,通过设置S形管,当S形管内的温水温度升高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更换S形管内部的水,以便降温效果更好;
3、该实用新型儿科降温装置,通过设置连接带和卡套,依照不同患者头部的大小可对头戴装置进行调节,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温板与S形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7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染科智能护理消毒箱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病理切片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