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快恢复功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06148.1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5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邱燕;黎颖;苍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杨慧 |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恢复 功能 冲击 电流 抑制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快恢复功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输入电压正端与V1的阳极相连,V1的阴极与R1、R7的一端、V3的4脚、C2的正极、R4的一端、V4的阴极及Q1的源极相连,R1的另一端与R2的一端、V2的阴极、D1的6脚及C1的一端相连,D1的5脚与基准电压相连,R7的另一端与R3的一端、C3的正极、V5的阴极及R6的一端相连,R3的另一端与V3的1脚及D1的7脚相连,V3的3脚与C2的负极、R4的另一端、V4的阳极、R5的一端及Q1的栅极相连,V3的2脚与C1的另一端、R2的另一端、V2的阳极、R5的另一端、C3的负极、V5的阳极及C4的负极相连,R6的另一端与Q1的漏极及C4的正极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电子工程领域,设计一种具有快恢复功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航空电子设备中输入回路都会放置较大滤波电容(图1中负载电容C4),当输入电压发生上升突变时,电容存在充电过程,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抑制措施,瞬时冲击电流非常大,影响整个系统供电品质。为减小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工况下的电流突变,降低用电设备上下电时对供电电网的影响,要求用电设备必须具有相应电流突变抑制能力。在实际使用中,针对不同开关机间隔时间的条件下的上电冲击电流抑制性能的一致性也尤为重要。
目前,各类标准、规范中针仅对用电设备上电冲击等电流瞬变幅值和时间有相应规定,但还没有不同上下电间隔时间下上电冲击电流抑制性能一致性的具体要求。因此,多数情况下为了抑制设备瞬变电流对设备内部电路及供电电网的影响,多采用限流电阻并联机械或电子开关及有源限流电路等方式。在输入需要防反接的功能限制下,由于每次下电时电路放电复位情况的差异会影响下次上电时电流抑制性能即不同时间间隔开关机的情况下,此类硬件措施为存在电流抑制能力一致性差的缺陷,影响实际使用,甚至造成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快恢复功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在防反接条件下,既能满足设备上电瞬间和电压上升瞬变时准确可靠的抑制电流的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的需求,而且能保证在任意开关机间隔时间下上电冲击电流抑制能力的一致性。保证既能满足标准规定的供电兼容性指标,同时也能满足对设备开关机时间间隔无限制的实际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快恢复功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压比较器D1、二极管V1、稳压管V2、光耦V3、稳压管V4、稳压管V5和MOS管Q1。输入电压正端与二极管V1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V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光耦V3的4脚、电容C2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稳压管V4的阴极及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稳压管V2的阴极、电压比较器D1的6脚及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压比较器D1的5脚与基准电压Vref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正极、稳压管V5的阴极及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耦V3的1脚及电压比较器D1的7脚相连接,光耦V3的3脚与电容C2的负极、电阻R4的另一端、稳压管V4的阳极、电阻R5的一端及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光耦V3的2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稳压管V2的阳极、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3的负极、稳压管V5的阳极及负载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及负载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快恢复功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使用在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接口电路中,在电子设备上电时,能有效控制冲击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能有效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同时,在不同时间间隔多次反复上电过程中,能保证电流抑制指标的一致性,能很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在航空电子产品的电源中,运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可以使产品满足多种标准中对设备供电兼容性的相关性能要求及频繁开关机时性能一致性的实际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6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