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电筒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05901.5 | 申请日: | 2020-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4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曾乐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1L4/02 | 分类号: | F21L4/02;F21V23/04;F21V17/16;F21V3/00;F21V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袁哲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电筒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电筒,包括灯筒、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电源,第一光源用于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第二光源用于发出特定波长的可见光,电源用于向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供电。其中,第一光源安装于灯筒的一端,第二光源安装于灯筒的另一端,电源安装于灯筒上,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手电筒,在使用时,用户仅需手持灯筒,将第一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或第二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可见光照射待检测鉴定的样品,则可根据吸收光谱有效鉴别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中的化学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手电筒,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操作使用简单,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光谱分析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当前,对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中的化学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别,通常是依靠紫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光光度计产生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紫外光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紫外光被吸收,仅需通过扫描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便可根据紫外光的吸收光谱有效检测并鉴别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中的化学结构。
然而,分光光度计本身是一台结构复杂的仪器,不仅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而且操作复杂,对于普通人员的操作使用具有一定的障碍,导致普通人员难以对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进行快速有效地检测与鉴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电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光光度计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且操作复杂,导致难以便捷地检测与鉴别金属配合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电筒,包括:
灯筒;
第一光源,用于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光;
第二光源,用于发出特定波长的可见光;以及
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供电;
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于所述灯筒的一端,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灯筒的另一端,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灯筒上,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用于发出紫外光的第一灯管和控制所述第一灯管发光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灯管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250至365nm。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用于发出可见光的第二灯管和控制所述第二灯管发光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二灯管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至750nm。
可选地,所述灯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将所述第一筒体的内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端铰接相连的铰链和卡扣连接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端,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端,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第一筒体或所述第二筒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上的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块上的卡扣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上的扣位件,所述扣位件上设有配合所述卡扣扣合连接的扣槽。
可选地,所述滑动块沿所述第一筒体轴向滑动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第一筒体或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定位所述蓄电池的电池框,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框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灯筒为塑料件。
可选地,所述手电筒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上的第一透光灯罩和罩设于所述第二光源上的第二透光灯罩,所述第一透光灯罩与所述灯筒的一端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透光灯罩与所述灯筒的另一端可拆卸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5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危险品运输用冷却保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输送用电缆承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