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印刷废气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5795.0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润华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邓芸 |
地址: | 3113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印刷 废气 高效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印刷废气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废气处理设备废气处理效果差、废气吸收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气进气管道、混合喷淋塔、吸附设备和废气出气管道,所述的废气出气管道上设置有抽气泵A,所述的废气进气管道上设置有复合预处理设备,所述的复合预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罐体、进气接管和出气接口,所述的预处理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隔板,过滤隔板把预处理罐体内部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内可拆卸设置有多个复合过滤吸收机构,所述的进气接管延伸入下腔体内连接有废气分散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废气吸收率高和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印刷废气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用于造纸、印刷行业的废气处理。
背景技术
造纸、印刷、装饰行业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在造纸工业中,硫酸盐法制浆是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化学制浆方法,硫酸盐法生产本色浆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浓度的制浆产生的臭气,制浆臭气中含有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SCH3)、二甲二硫(CH3SSCH3)等主要污染气体,这些气体对人、畜有害,过量吸入可导致中毒,且味道很臭。这些气体还是可燃气体,具有燃烧特性如:着火温度、爆炸极限、发热值等。过去造纸厂的制浆臭气都是直接排放,随着造纸厂规模越来越大,臭气排放量也越来越大,而环保要求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对空排放,因此制浆臭气在收集起来后必须经过处理再排放。
现有的废气处理系统一般采用燃烧处理方式,但是对于有些气体难以进行充分燃烧,依然存在较大污染,因而现在越来越多地利用废气吸收液对废气进行吸收。
常规的废气吸收方法是直接将废气管道通入到吸收液中,但是该方式往往造成废气吸收的效果很差。其中,废气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吸收效率有限;而当废气通入较快时,大部分气体没来得及被吸收就以气泡的形式溢出,造成环境的污染。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废气处理设备废气处理效果差、废气吸收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印刷废气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处理印刷废气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气进气管道、混合喷淋塔、吸附设备和废气出气管道,所述的废气出气管道上设置有抽气泵A,所述的废气进气管道上设置有复合预处理设备,所述的复合预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罐体、设置在预处理罐体侧壁底部的进气接管、设置在预处理罐体顶部与混合喷淋塔连通的出气接口,所述的预处理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隔板,过滤隔板把预处理罐体内部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内可拆卸设置有多个复合过滤吸收机构,所述的进气接管延伸入下腔体内连接有废气分散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合过滤吸收机构的数量2,每个复合过滤吸收机构均包括对称设置在上腔体内壁上的开口相对的两个U型安装座,两个U型安装座之间插接有活性炭过滤网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废气分散机构包括沿下腔体底部设置的一圈主管道和均布在主管道内部的多根分散支管道,所述的主管道和每根分散支管道上方均设置有倒锥形开口,所述的进气接管延伸入下腔体内与主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合喷淋塔包括喷淋系统、塔体、分别设置在塔体下方和顶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塔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镂空隔板、多层填料层和除雾器,所述的进气口位于镂空隔板和最下层填料层之间,所述的镂空隔板下方设置有与喷淋系统连接的循环水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润华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润华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5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