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体内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05328.8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7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松;魏海龙;王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 地址: | 400714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内 混凝土结构 缺陷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体内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形成用于周向箍在管体外壁周侧的腔体;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朝向管体活动连接在支架的第一连接端上;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正对第一超声波换能器设置,且朝向管体活动连接在支架的第二连接端上;贴紧施力装置,设置在支架上且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或/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贴紧在管体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内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装置便于快速地实现对管体内的混凝土结构的陷阱进行检测,能够降低检测风险并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体内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中,刚度较大的钢管作为骨架代替钢筋作为骨架,在钢管内灌混凝土增加整体强度,钢管混凝土结构特殊的结构形式也推动着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进步;而内灌混凝土的质量也决定着结构的整体可靠性,常见的钢管混凝土内部缺陷有灌浆不密实、内部空洞、钢管与混凝土结合面脱空等,由此需要检测钢管混凝土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早期的检测采用人工敲击法,此方法对检测人员经验要求极高。目前较多采用超声波检测法对钢管内混凝土结构缺陷进行检测,超声波检测法要求对截面进行成米字形的8个检测点来对称布置发射超声波换能器和接收超声波换能器进行实现检测,这种检测方法需要至少三个人协调操作,并且高空作业,需要塔吊、吊车、缆索辅助,检测过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检测时间长、效率低、危险系数大;再者,发射超声波换能器和接收超声波换能器与钢管的贴紧程度以及两个超声波换能器的正对程度影响着超声波换能器的检测精度,检测结果极容易受到检测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由此,亟需一种便于快速地实现对管体内的混凝土结构的陷阱进行检测,能够降低检测风险并提高检测精度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地实现对管体内的混凝土结构的陷阱进行检测,有利于降低检测风险并提高检测精度的管体内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体内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相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形成用于周向箍在所述管体外壁周侧的腔体;
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朝向所述管体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一连接端上,用于发射超声波;
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正对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设置,且朝向所述管体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二连接端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发射出的所述超声波;
贴紧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或/和所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贴紧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5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