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狭窄沟谷隧道间自然通风棚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0498.7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3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生;袁松;邵林;廖沛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8 | 分类号: | E21F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牟应龙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狭窄 沟谷 隧道 自然通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狭窄沟谷隧道间自然通风棚,涉及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棚不能使车辆废气得到有效排放的技术问题。包括遮光罩与支撑架,支撑架沿隧道间的主线方向布置,遮光罩分段设置于支撑架上使支撑架上形成通风窗,通风窗使通风棚内的污浊空气在隧道间的沟谷位置扩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风棚上设置通风窗,在降低照度、避免“白洞效应”或“黑洞效应”的同时,使通风棚内车辆的废气能够最大限度的排放至沟谷中,防止废气进入下游隧道,无需统一考虑隧道送排风,避免了隧道群分段通风,避免了设置大量的斜井、竖井、地下风机房等措施,而且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运营养护成本低,设置为拱形拱架更加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狭窄沟谷隧道间自然通风棚。
背景技术
随着西部艰险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越来越多的超长隧道群开始出现,隧道与隧道之间的间距极短,并且隧道露头的狭窄空间多为较深的沟谷,公路主线通过架设桥梁跨越。由于公路隧道的照明与一般的道路照明存在很大的区别,驾驶员行车出入隧道时会受到隧道内外光照亮度的巨大反差而产生视觉上的“白洞效应”或“黑洞效应”,这种因“白洞、黑洞效应”所引起的视觉不舒适性给行车安全带来影响,严重时会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保证运营的安全,往往在桥梁上方需要设置遮光棚。
车辆通过隧道时,会不断的向隧道内排放废气。当隧道比较短时,受自然风和交通风的影响,废气不会在隧道内积聚太高。但是,当隧道长度较大时,废气在隧道内积聚,废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人的舒适度,降低洞内的能见度。而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棚均是封闭式的设计,使上游隧道内的污浊空气在遮光棚位置不能有效的排出,进而直接进入下游隧道内,直接影响下游隧道的通风。
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隧道群之间的通风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狭窄沟谷隧道间自然通风棚,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棚不能使车辆废气得到有效排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狭窄沟谷隧道间自然通风棚,包括遮光罩与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隧道间的主线方向布置,所述遮光罩分段设置于支撑架上使支撑架上形成通风窗,所述通风窗使通风棚内的污浊空气在隧道间的沟谷位置扩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狭窄沟谷隧道间自然通风棚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通风窗位于支撑架侧壁的竖直方向上,并且所述通风窗沿支撑架的两侧对称设置,使通风棚内的污浊空气在隧道间沟谷位置的横风作用下扩散。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呈矩形门字结构或者拱形拱架结构,所述遮光罩包括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第一遮光罩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侧壁的第二遮光罩,所述通风窗设置于第二遮光罩的上方和/或下方。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升高天窗,所述第一遮光罩包括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第三遮光罩以及设置于升高天窗顶部的第四遮光罩,所述通风窗还设置于第三遮光罩与第四遮光罩之间竖直方向的支撑架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相连接的立柱、纵杆、横杆、天窗立柱以及天窗横杆,所述第二遮光罩设置于立柱与纵杆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三遮光罩设置于纵杆与横杆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四遮光罩设置于天窗横杆围合的区域内。
进一步,所述立柱与横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支撑架顶部的第一斜撑杆,所述横杆与天窗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升高天窗顶部的第二斜撑杆。
进一步,所述立柱与纵杆围合的区域内设置有用于加强第二遮光罩强度的第一加强杆。
进一步,所述立柱与纵杆围合的区域内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遮光罩封边的封边杆,所述第一加强杆设置于立柱、纵杆以及封边杆所围合的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0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洞单向不等断面隧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太阳能发电用光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