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结构换热扰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97309.5 | 申请日: | 202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1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曾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创鼎新工业节能智能化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3/12 | 分类号: | F28F13/12;F16J15/2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霞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结构 换热扰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扰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换热扰流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件、安装于列管式换热器一端的装置本体和一端与列管式换热器内的螺旋纽带同轴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装置本体内,密封件套于旋转轴上并密封于装置本体和旋转轴之间。本实用新型旋转轴在装置本体的活动连接则很好的可以保持螺旋纽带的转动;密封件可以保持装置本体和旋转轴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做好防尘防水性能,防止有杂质异物等进入从而破坏扰流装置,对内部结构进行很好的保护,保证内部转动结构的有效,使该扰流装置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扰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结构换热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列管式换热器运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管内无扰流装置,二是管内有扰流装置,但是该扰流装置安装于换热器列管内时,由于装置设计本身并未考虑密封防尘防水等要求,从而导致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各种杂质异物等进入,并最终从内部破坏扰流装置,使其停止旋转失去扰流等功能,另其旋转体均采用轴承形式,杂质的侵入极易构成轴承失效,使用寿命是其严重缺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结构换热扰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密封结构换热扰流装置,包括密封件、安装于列管式换热器一端的装置本体和一端与列管式换热器内的螺旋纽带同轴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装置本体内,密封件套于旋转轴上并密封于装置本体和旋转轴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装置本体远离螺旋纽带的一端为开口设置的开口端,且开口端配合设置有端盖。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端盖和装置本体之间填充有润滑油。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装置本体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端盖靠近装置本体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且端盖的内螺纹与装置本体的外螺纹相匹配,端盖螺纹连接于装置本体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端盖和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轴套,轴套远离螺旋纽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匹配地设置有旋转体,且旋转体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内,旋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旋转体、轴套和装置本体后与螺旋纽带相连。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内凹槽,旋转体的一端为匹配地设置于弧形内凹槽内的弧形凸起结构。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轴套靠近螺旋纽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密封件匹配地设置于第二凹槽内。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连接片连接螺旋纽带,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旋转轴和螺旋纽带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三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远离装置本体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密封件为油封或格莱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列管式换热器支管内液体流动,推动螺旋纽带旋转,螺旋纽带与旋转轴连接,螺旋纽带的转动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在装置本体的活动连接则很好的可以保持螺旋纽带的转动;密封件可以保持装置本体和旋转轴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做好防尘防水性能,防止有杂质异物等进入从而破坏扰流装置,对内部结构进行很好的保护,保证内部转动结构的有效,使该扰流装置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创鼎新工业节能智能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创鼎新工业节能智能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7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设计用喷洒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主机用防潮托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