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6985.0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8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朋;刘源;宋旭;吴怀娜;孟凡衍;蓝淦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0;E02D31/10;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预应力 抗拔桩 控制 基坑 既有 隧道 上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包括相对布置于隧道(1)两侧的多个预应力抗拔桩(2)和横跨所述隧道(1)的抗浮板(3),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上方形成有缓冲层(21),且安装有张拉装置,各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顶部伸出的抗拔桩钢筋(22)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缓冲层(21)、保护管(31)和对应的所述张拉装置,以能够通过对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分级张拉减小隧道变形,各所述保护管(31)贯穿所述抗浮板(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隧道两侧的预应力抗拔桩张拉减少隧道上浮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及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在城市运营地铁盾构隧道上浮进行大面积基坑开挖卸载的案例越来越多。基坑开挖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坑底及下卧隧道产生隆起变形,当运营隧道变形过大时,将导致管片破损、渗漏水,并影响隧道运营安全。
魏纲于2013年在《岩土力学》发表的《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实测与分析》一文中收集了14个国内基坑工程实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64%的隧道上浮变形值超过了报警值10mm,说明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不容忽视。
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035630.7的中国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主要步骤如下:按确定的施工流程分块进行土方开挖、钢筋制作并浇筑混凝土;待新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在新筑底板上进行堆载回压,回压荷载量与隧道上方卸载土方的荷载量相适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搬移堆载。该方法主要采用堆载来限制隧道变形,但是,当基坑采用内支撑时,坑底堆载难以实施,且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搬移堆载,此时底板对隧道上浮限制效果有限。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开挖基坑引起下卧隧道变形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该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能够通过设置于隧道两侧的预应力抗拔桩张拉减少隧道上浮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包括相对布置于隧道两侧的多个预应力抗拔桩和横跨所述隧道的抗浮板,所述预应力抗拔桩上方形成有缓冲层,且安装有张拉装置,各所述预应力抗拔桩顶部伸出的抗拔桩钢筋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缓冲层、保护管和对应的所述张拉装置,以能够通过对所述预应力抗拔桩分级张拉减小隧道变形,各所述保护管贯穿所述抗浮板。
优选地,所述张拉装置包括底部钢板、底部钢筋锚头、液压油缸、顶部钢板和顶部钢筋锚头,所述预应力抗拔桩顶部伸出的抗拔桩钢筋依次穿过所述底部钢板、底部钢筋锚头、顶部钢板和顶部钢筋锚头,所述液压油缸位于所述底部钢板与所述顶部钢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抗浮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抗浮板或预制板。
优选地,所述抗浮板上与各所述预应力抗拔桩对应的区域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底部钢板和锚具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预应力抗拔桩与所述隧道之间最小距离不小于1.5m,且该预应力抗拔桩底部位于所述隧道底部一倍隧道洞径以下。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为泡沫或橡胶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厚度根据基坑开挖卸载导致的坑底回弹量的2倍计算,且不小于5cm。
优选地,所述保护管的直径能够围套所述抗拔桩钢筋。
优选地,所述保护管为PVC套管。
优选地,所述保护管的管口安装有能够防止异物进入的密封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6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用水质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泳道浮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