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装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92327.4 | 申请日: | 202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4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钱烽;王革;唐荣联;汪华平;王烛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G21C1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阴知见 |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燃料 组件 抽插力 检测 装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装备,属于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台架、立柱、托架、测力组件、测试控制棒组件、导向筒、支撑架和支承柱,移动台架设于地坑顶部的地面平台上并与之横向滑动配合,其侧面安装有立柱;托架设于立柱上并与之竖向滑动配合,其上设置用于吊挂测试控制棒组件的测力组件;测力组件由数显表、力传感器、柔性吊挂装置组成;支撑架悬挑于地坑顶部内并与立柱相对设置,其上设置用于置放核燃料组件的导向筒;支承柱设于地坑底部并位于导向筒正下方;导向筒的中轴线与移动台架的横向滑动延伸方向相重合。本检测装备进行了系统性的安全设计,安全、可靠性较传统的方式得到提高,在目前核燃料组件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装备。
背景技术
核电作为低碳能源,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三五规划将大力发展核能,预计每年将新建6~8座核电站,届时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核燃料组件是核电机组堆芯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和寿命。
核燃料组件的制作工艺复杂,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在其生产制造完成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其中的抽插力检测工艺是一道关键工序,其检验水平的先进与否和可靠性高低,直接关系到核燃料组件本身质量的可靠性。目前国内甚至国外个别厂家对核燃料组件进行抽插力检测,基本上处于比较落后的技术水平,直接利用葫芦将测试用控制棒组件吊起,由工人手动操作葫芦升降,以此来测试控制棒组件升降过程中,在导向管内的阻力大小是否超过66N,采用这种工艺来对核燃料组件进行检测有如下缺点:
①由于葫芦采用链条或钢丝绳传动,在升降过程中受传动系统影响较大。葫芦传动装置通常并不很平稳,尤其是启停过程中冲击较大,这对检测力仅仅只有66N,测量精度要求为0.1kg,即1N的测量工艺来说,这种方法存在先天性的测量误差。
②工人采用葫芦或天车将测量用控制棒组件吊运到核燃料组件上方,并手动操作将24根测量芯轴与核燃料组件上的24个导向管孔完全对正,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且还无法保证每个组件都能对得非常准确,如果对不正,也将对抽插力测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③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过程中,需要将测试用控制棒组件吊起,然后缓慢放下,在这过程中频繁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安全性比较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核燃料组件造成损伤,或危及工人安全。传统方法在停电或者传动系统失灵情况下,可能造成不可预见的事故。
④传统测量工艺是将数显表设置上方,人员随时查看记录,但信息化程度较差,数据无法自动记录和上传,增大了管控成本和风险。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兴起,生产节拍也不断提升,对生产效率、人力耗费、劳动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传统的抽插力测量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装备,以解决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过程中的生产效率低、人力耗费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燃料组件抽插力检测装备,包括移动台架、立柱、托架、测力组件、测试控制棒组件、导向筒、支撑架和支承柱,所述移动台架设于地坑顶部的地面平台上并与之横向滑动配合,其侧面安装有立柱;所述托架设于立柱上并与之竖向滑动配合,其上设置用于吊挂测试控制棒组件的测力组件;所述测力组件由数显表、力传感器、柔性吊挂装置组成,柔性吊挂装置上设置力传感器,数显表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架悬挑于地坑顶部内并与立柱相对设置,其上设置用于容纳核燃料组件的中空管状导向筒;所述支承柱设于地坑底部并位于导向筒正下方;所述导向筒的中轴线与移动台架的横向滑动延伸方向相重合。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地面平台上的底座,所述移动台架设于底座上并与之与横向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2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体温快速检测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