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血栓患者康复用的下肢屈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0621.1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2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霞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胡颖 |
地址: | 26104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血栓 患者 康复 下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血栓患者康复用的下肢屈伸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训练主体、屈伸训练元件、电源,训练主体上端后侧设有的可调节主板,所述调节主体底端垂直设有电动伸缩杆,调节主体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缓冲弹簧的移动槽;通过电动伸缩杆调节训练主体与可调节主板之间的倾斜角度,即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满足不同屈伸角度的需求,又适用于不同体型或身高患者,调节方便、实用性强;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腿部屈伸训练元件,使患者两个腿部不仅可以同时进行,而且还可根据两个腿的病情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单腿训练,训练效果佳、周期短,适合大量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血栓患者康复用的下肢屈伸装置。
背景技术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患者意识消失或轻度障碍,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治疗后,患者在休养时,一般都躺卧在病床上,长期的躺卧不利于伤势恢复,为了防止病人的膝关节在卧床休养期间出现挛缩或纤维粘连所致的僵直,需要对病人的腿部经常活动,以促进血液回流。
对脑血栓患者腿部进行活动时,常采用下肢屈伸装置进行训练,而现有的屈伸训练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或需要屈伸的幅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康复效果不佳;2)在进行屈伸训练时,不能合理控制屈伸动作的速率,导致屈伸训练速率过快,没有缓冲,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训练速率可控、高度可调以及实用性广的脑血栓患者康复用的下肢屈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脑血栓患者康复用的下肢屈伸装置,主要包括训练主体、设于所述训练主体上的屈伸训练元件、与用电元件电性连接的电源;
训练主体上端后侧设有可调节主板,所述可调节主板底端垂直设有电动伸缩杆,可调节主板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缓冲弹簧的移动槽;
所述屈伸训练元件包括大腿支撑筒、销接于所述大腿支撑筒后侧的小腿支撑筒、设于所述小腿支撑筒后侧且底端设有与所述移动槽左右两侧滑动连接以及前后端与缓冲弹簧固定连接的滑动块的脚蹬板、用于连接大腿支撑筒与小腿支撑筒的电动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训练主体底端设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底端均设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上设有刹车元件,方便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训练主体上端前侧设有睡枕,训练主体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扶手,且所述支撑扶手底端设有升降元件,通过睡枕增加患者的舒适性,通过对支撑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满足不同身高体型患者的使用,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大腿支撑筒和小腿支撑筒上均设有多个绑带,且大腿支撑筒和小腿支撑筒内壁均设有多个按摩珠,通过绑带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避免屈伸训练时腿部滑脱,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在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增加患者腿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脚蹬板上设有多条防滑纹路,脚蹬板上端还设有脚部固定套,通过防滑纹路增加脚部与脚蹬板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配合脚部固定套,避免脚部滑脱,增加患者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霞,未经李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0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