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式可调刚度浮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9828.7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0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吉胜;吕伟领;闫佳佳;彭龙龙;谢昌成;王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F16F15/06;F16F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可调 刚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式可调刚度浮筏装置,具有一个基座、一个安装设备使用平台的浮筏架,所述浮筏架套接在基座的上部平台上,所述浮筏架内部上下端面与基座的上部平台上下面之间分别对应装有两对电磁铁,所述浮筏架内部两侧面与基的上部平台左右端面之间分别对应装有一对电磁铁,且浮筏架上的电磁铁与基座的上部平台的电磁铁为不同极性的电磁铁;所述浮筏架内部上下端面和两侧面上,在靠近电磁铁处分别设置位置传感器,所述电磁铁和位置传感器分别连接电磁控制箱。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应衰减振动能源传递,从而实现设备减振降噪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隔振系统,尤其是一种可调刚度的浮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成熟的隔振技术,主要通过振源控制、传递过程中振动控制以及对受振对象采取减振措施这三中手段控制振动噪声等级,常规的手段会利用弹性支撑使设备减低对外加激励起响应的能力。将设备振动源与安装之间的刚性连接改为弹性连接,通过衰减振动能源传递,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如专利公布号:CN202674155U,公开了一种船用机械设备弹性基础浮筏隔振系统,中间浮动筏体安装于机组隔振器与阀体隔振器之间,阀体隔振器安装于中间浮动筏体与弹性基础之间,机组隔振器位于整个隔振系统的最上层,弹性基础位于整个隔振系统的最下层。通过上下两层隔振器的隔振作用,同时利用筏体与机组振动时的相互耦合,可以实现船用机械设备对于振动控制的要求,中间浮动筏体肋板的孔槽与上下板之间的孔洞,可以大大增加船舶的承载能力,减少受力情况,对振动和噪声控制起了很大的控制作用。弹性基础上下板开设有孔洞,弹性基础在实体船上为船舶钢板。如专利公布号:CN103453068A,公开了一种调频式浮筏隔振装置,浮筏和所述基座之间、以及所述浮筏和所述机组安装平台之间都通过隔振器进行连接,所述隔振器为调频隔振器,隔振器同浮筏之间、隔振器同机组安装平台之间、以及隔振器和基座之间都为活动连接且为球面配合,能够对不同方向的振动都有效进行隔离且频率可调的调频式浮筏隔振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浮筏隔振装置不能够避免共振现象产生和仅能对上下方向的振动进行有效隔离的问题。
伴随21世纪电磁技术成熟发展,可实现非接触式电磁连接方式替换成熟的弹性连接方式。可预见伴随这中新型非接触式可调刚度浮筏装置的应用,将会对大大降低设备的振动及噪声等级。如专利公布号:CN108482630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洋平台的可调式浮筏隔振装置,发动机组上部分设置有第一永磁体,下部分设置有第二永磁体;潜艇舰体的上层固定板和下层固定板,上层固定板通过第一组连接件与第一电磁铁固定连接;上层固定板通过第二组连接件与第二电磁铁固定连接;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对两端设置为同极;第一电磁体和第二电磁体相对两端设置为同极;对第一电磁体和第二电磁体进行通电,使发动机组悬浮固定在潜艇舰体预设位置;浮筏减振装置还包括:支撑固定件,支撑固定件穿过发动机组,防止发动机组振动时移位。该浮筏减振装置能够大幅度减少和吸收潜艇机械设备的振动,降低潜艇噪声。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主要问题:
(1)目前,最为先进的方式为空气隔振装置,但空气隔振装置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苛,一旦空气隔振装置漏气,将会大大弱化其隔振效果,天然存在可靠性差的缺陷。
(2)主要主流隔振装置跟振源依然存在一定的物理连接方式,振动能源依旧可以通过连接介质传递从而影响隔振效果。
(3)目前国内外尚无主动式可调刚度浮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动式可调刚度浮筏装置,能够有效应衰减振动能源传递,从而实现设备减振降噪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9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装置及智能工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封闭母线与变压器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