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9435.6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3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捷;王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智捷 |
主分类号: | A61F9/02 | 分类号: | A61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护目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包括镜架和绑带,所述绑带两端与镜架连接,所述镜架设有吸湿块,吸湿块包括第一吸湿块,第二吸湿块和第三吸湿块,第一吸湿块设置在镜架的上沿,第二吸湿块设置在镜架的两侧,第三吸湿块设置在镜架的下沿,吸湿块包括弧形面,弧形面朝向镜架内侧,所述吸湿块包括硅藻土。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机除湿去雾材料,无毒、无刺激,可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具有较强的吸汗、去雾、除湿功能,有效防止汗水进入护目镜腔内及腔内水蒸气积聚形成雾气和露珠,可有效预防病菌的滋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目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
背景技术
护目镜能够对眼睛进行保护,目前常用护目镜除雾的方法多数是使用碘伏、洗洁精水等表面活性剂擦拭镜片,但这两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其含有不同程度的化学成分和刺激性气体,可能对医务人员的皮肤和眼睛造成不适;二、护目镜腔内的表面活性剂只有去雾功能而无除湿功能,水蒸气容易积聚形成露珠,影响医护人员的视野和工作效率,也容易因湿度过而大导致护目镜腔内皮肤的角质层吸水而产生肿胀、水疱、溃烂甚至感染等隐患;三、由于腔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致使该处皮肤容易滋生病菌;四、现有技术去雾时间较短,一般仅能持续2-3小时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安全可靠,吸湿除雾时间长,能够避免细菌滋生的除湿防雾护目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包括镜架和绑带,所述绑带两端与镜架连接,所述镜架设有吸湿块,吸湿块包括第一吸湿块,第二吸湿块和第三吸湿块,第一吸湿块设置在镜架的上沿,第二吸湿块设置在镜架的两侧,第三吸湿块设置在镜架的下沿,吸湿块包括弧形面,弧形面朝向镜架内侧利于与人体面部贴合严密,所述吸湿块包括硅藻土。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块粘贴在镜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湿块有多个,多个第二吸湿块间隔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块包括无纺布,将硅藻土压制成块状或硅藻土粉末缝制在无纺布内并粘贴在镜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镜架包括弧形下沿,第三吸湿块设置在弧形下沿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吸湿块包括翻转部,翻转部抵靠弧形下沿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湿块顶部设有无纺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采用无机除湿去雾材料,无毒无刺激,可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其具有较强的吸汗、去雾、除湿功能,保持腔内干爽时间达24小时左右,有效防止汗水进入护目镜腔内及腔内水蒸气积聚形成雾气和露珠,可有效预防病菌的滋生;并能有效减少因湿度过大而导致护目镜内皮肤出现肿胀、水疱、溃烂、感染等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湿防雾护目镜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1.镜架;2.绑带;3.吸湿块;4.无纺布层;11.弧形下沿;31.第一吸湿块;32.第二吸湿块;33.第三吸湿块;34.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智捷,未经杨智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9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