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加工用表面除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8298.4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7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武晓制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3 | 分类号: | B08B9/023;C23G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苗颖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工用 表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钢管加工用表面除油装置,包括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外侧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防滑橡胶套,所述管状壳体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海绵层的表面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海绵层的外围设置有渗水条,所述管状壳体的底端嵌设有除油剂箱,所述管状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轴、海绵吸水层和毛刷层,可以将除油剂夹杂着油进行清扫和吸附,由于设置的固定轴、海绵吸水层和毛刷层个数为若干个,清洁的效率更加高效,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管加工用表面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钢管的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钢管表面的油污进行清洁,传统的油污清洁一般需要经过两个工序,第一个为向钢管表面涂抹上除油剂,然后通过毛刷或者抹布对钢管表面的油污和除油剂的混合物进行清扫和抹干,两个工序较为繁琐,且不能同时进行,使得除油的效率大大降低,且除油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钢管加工用表面除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加工用表面除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加工用表面除油装置,包括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外侧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防滑橡胶套,所述管状壳体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海绵层的表面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海绵层的外围设置有渗水条,所述管状壳体的底端嵌设有除油剂箱,所述管状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围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围固定连接有海绵吸水层,所述海绵吸水层的外围套接有毛刷层。
优选的,所述除油剂箱为环状接口,且除油剂箱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末端设置有入料口。
优选的,所述毛刷层的厚度略大于海绵吸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个数为若干个,且矩阵状设置在管状壳体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管状壳体的内径的三分之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除油剂箱可以对除油剂进行储存,通过设置的渗水条可以将除油剂箱中的除油剂渗透到海绵层的内部,通过设置在海绵层上的孔洞增强了海绵层控油的能力。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防滑橡胶套,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与使用者手的摩擦力,此时便于对管状壳体进行握持,操作的起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除油的效率和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轴、海绵吸水层和毛刷层,可以将除油剂夹杂着油进行清扫和吸附,由于设置的固定轴、海绵吸水层和毛刷层个数为若干个,清洁的效率更加高效,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孔洞开设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状壳体、2-防滑橡胶套、3-毛刷层、4-支撑座、5-海绵层、6-孔洞、7-通孔、8-海绵吸水层、9-转轴、10-固定轴、11-渗水条、12-除油剂箱、13-进料管、14-入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武晓制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武晓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82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浊度仪用放置盒
- 下一篇:一种电力输送用钢管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