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杆状农产品收获用输送装置及收获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83317.4 | 申请日: | 2020-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4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金康;熊李;梁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33/00 | 分类号: | A01D3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杆状 农产品 收获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杆状农产品收获用输送装置及收获机,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带轮输送机构,每个带轮输送机构分别包括一个皮带,两个皮带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第一夹持空间的正下方设置在铺放机构,所述铺放机构设置在带轮输送机构沿输送方向的末端一侧,所述铺放机构包括两个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圆盘,两个圆盘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空间与第二夹持空间能够分别夹持农产品的两端;所述带轮输送机构与铺放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带轮输送机构与铺放机构的输送速度不同,以使得农产品在铺放机构处倾斜并完成设定方向的铺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杆状农产品输送装置及收获机。
背景技术
农业机械追求实现农作物种植与收获过程的自动化、高质量及高效率。在对于长杆状农产品进行收获时,收获机前端将长杆状农产品获取后,通过皮带输送装置向后方输送,以下的长杆状农产品以大葱为例进行描述。
发明人了解到,现有输送设备包括传送带、圆柱滚轮、手动张紧轮等,输送装置每次手动调节只能针对相同直径的大葱进行夹持运送,且容易破坏大葱的外皮。并且大葱在输送装置中一般为竖直输送,其顶端或底端通过输送带夹持输送至设定位置,但输送到设定位置后进行放倒铺放时,只能采用人力进行分拣放倒,不能实现大葱收获的输送与放倒全一体化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杆状农产品输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长杆状农作物运输时,不能自动调节夹持空间大小,容易损伤杆茎的问题;能够解决现有的输送机构不能在输送时,自动完成农作物放倒铺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长杆状农产品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并排设置的两个带轮输送机构,每个带轮输送机构分别包括一个皮带,两个皮带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
第一夹持空间正下方设置有铺放机构,所述铺放机构设置在带轮输送机构沿输送方向的末端一侧,所述铺放机构包括两个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圆盘,两个圆盘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空间与第二夹持空间能够分别夹持农产品的两端;所述带轮输送机构与铺放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带轮输送机构与铺放机构的输送速度不同,以使得农产品在铺放机构处倾斜并完成设定方向的铺放。所述支撑机构分别与带轮输送机构和铺放机构连接,以实现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并排设置且固定连接的两个纵梁。每个纵梁的一端安装有主动轮,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套接有皮带,所述纵梁上安装有多个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与能够张紧第一夹持空间一侧的皮带。
所述张紧轮与张紧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张紧支架的另一端与纵梁转动连接,张紧轮之间与纵梁之间呈设定夹角设置,所述张紧轮与纵梁之间安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收获机,包括所述的长杆状农产品收获用输送装置。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采用带轮输送机构中两个皮带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铺放机构中两个圆盘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的方式,第一夹持空间与第二夹持空间分别夹持大葱的两端,利用第一夹持空间与第二夹持空间输送速度的不同,可以完成大葱的放倒与铺平,避免采用人工铺平方式造成的繁琐劳动、及时间浪费。
(2)采用张紧轮来张紧第一夹持空间一侧的皮带,皮带本身为柔性构件,通过多个张紧轮能够张紧皮带以完成第一夹持空间的大葱输送;安装张紧轮的张紧支架与纵梁之间设置弹簧,当大葱的直径发生变化时,弹簧能够带动张紧支架与张紧轮运动,使得皮带受到的张紧力发生变化,改变两个皮带之间的距离,最终使得第一夹持空间的大小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大葱,避免第一夹持空间中相邻皮带间距较小造成的大葱表皮损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3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