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接头用涨紧压圈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82530.3 | 申请日: | 2020-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3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伟;卢明鑫;卢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管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用涨紧压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轴径向形变缓冲效果好,可降低压圈本体的轴、径向形变刚度,使得使用工人可以更快速省力的将涨紧压圈套入管道,夹持管道强的防脱接头用涨紧压圈,包括压圈本体,所述压圈本体上设有一个以上可使其做径向形变扩张的缺口,所述压圈本体的外周侧设有一个以上可使压圈本体做轴向形变的形变凹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脱接头用涨紧压圈。
背景技术
防脱快速接头,是管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在整个管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防脱接头,是在阀体的进口端直接通过防脱压紧盖盖住橡胶圈,使用时,直接将外部的连接管穿过防脱压紧盖插入橡胶圈内。这种传统的法兰接头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插入的连接管容易与橡胶圈脱离,导致法兰接头的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介质漏出的问题,给技术人员的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此,如图1至图2所示,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种单双向防脱接头,包括一具有中空通孔的阀体1、至少一个防脱压紧盖2’及至少一个橡胶压紧圈3”,本实施例为两端都要接连接管6',因此,防脱压紧盖2’及橡胶压紧圈3”均为两个,所述阀体1两自由端均为直径向外扩张的八字型开口11”,各所述橡胶压紧圈分3”别卡设于阀体1的各八字型开口11”内,各所述防脱压紧盖2’分别盖设于各橡胶压紧圈3”上,所述阀体1”上设有法兰耳12”,各防脱压紧盖2'与阀体1之间分别设有锁紧螺栓4”,各橡胶压紧圈3“下端面为圆锥面31”与阀体1”各八字型开口11”紧密配合。所述各橡胶压紧圈3”的内周面设有倒钩齿(图中未示出)。所述各防脱压紧盖2'与各橡胶压紧圈3”之间分别设有涨紧压圈5’,各所述涨紧压圈5’分别设于防脱压紧盖2’内,各所述涨紧压圈5’与防脱压紧盖2’的下端面分别抵制于对应的橡胶压紧圈3”上,各所述防脱压紧盖2’上部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锥面21’,各所述涨紧压圈5'的外周面分别设有与各第一锥面相适配的第二锥面51'。各涨紧压圈上设有一个以上可使其扩张的缺口52',各所述涨紧压圈内壁上还设有上、下间隔布置且向内凸起的防脱纹52'。
使用时,将先拧开锁紧螺栓4,在两个连接管6'的外围套上橡胶压紧圈3,接着再将涨紧压圈5’撑大套入连接管6‘的外径上,将套好的橡胶压紧圈3与涨紧压圈5’的两根连接管6‘插入至阀体1内,接着在阀体1的两端套上防脱压紧盖2’,最后在阀体1的法兰耳12”上与防脱压紧盖2’之间锁上锁紧螺栓4,锁紧后压紧橡胶压紧圈与涨紧压圈5’即可实现管道防脱连接的功能。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只是在阀体1的一端连接连接管6',一端连接时,可以在阀体的外侧只设一个法兰耳12”,然后在防脱压紧盖2’与法兰耳之间锁上锁紧螺栓即可实现防脱的效果。
上述结构的单双向防脱接头,防脱压紧盖在轴向移动时会同时作用于橡胶压紧圈与涨紧压圈,由于涨紧压圈外壁与防脱压紧盖内壁锥面配合,防脱压紧盖的轴向作用力越大,涨紧压圈受挤压的夹持管道的力就越大,且阀盖的轴向作用力越大,其带动涨紧压圈挤压橡胶压紧圈的作用力也越大,使得橡胶压紧圈在双重挤压下作用下与连接管外端面及阀体内端面达到更进一步的紧密连接。但其在实际使用时,涨紧压圈因为需要刚度支撑一般为金属材料,其弹性伸缩性能较差,当防脱接头直径较大时,人们将涨紧压圈套入管道需要用费比较大的力气,另外,涨紧压圈的轴向形变能力较差,防脱压紧盖在轴向移动时,涨紧压圈受挤压的夹持管道的力就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径向形变缓冲效果好,可降低压圈本体的轴、径向形变刚度,使得使用工人可以更快速省力的将涨紧压圈套入管道,夹持管道强的防脱接头用涨紧压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防脱接头用涨紧压圈,包括压圈本体,所述压圈本体上设有一个以上可使其做径向形变扩张的缺口,所述压圈本体的外周侧设有一个以上可使压圈本体做轴向形变的形变凹槽。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压圈本体内壁上还设有上、下间隔布置且向内凸起的防脱纹。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压圈本体为横截面至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锥形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管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南管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2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