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商用车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9808.1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6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艳;牛雨飞;乔宝英;谭林波;薛红娟;李江飞;田入园;苏赵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00;F01N1/10;F01N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商用 阻抗 复合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筒体的前端部设有前端锥,后端部设有后端盖,筒体内部依次设置中低频消音组件与出口组件,中低频消音组件的第一孔板与第二孔板之间设有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内部通过隔板嵌设有贯通的第二接管;出口组件的出气管穿设在第三孔板及后端盖上,出气管位于第三孔板与后端盖之间的外周填充有吸音棉。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中低频消音组件消除中低频噪声,再通过吸音棉吸收消除中高频噪声,消声效果好;尾气气流在消声处理的过程中,气流直接从各孔板密布的若干通孔流入到与之连通的空腔内,最后从出气管进入尾管排出,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挡作用较小,压力损失小,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气系统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商用车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背景技术
商用车在运行时,其发动机的排气系统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过大的噪音会对环境形成噪音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构成危害,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汽车发动机的噪音进行处理。发动机排气噪音是发动机噪音中能量最大、频率范围最多的部分,因此通常在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中设置消音器,对排气进行消音处理。目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中的消声器通常采用穿孔管、隔板、吸音棉、弯管等组合形式,结构较复杂,压力损失大,导致发动机油耗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1595847.4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集成式排气净化消声器,一级催化转化器和前端盖构成第一扩张腔,两级催化转化器之间构成第二扩张腔,二级催化转化器与第一隔板构成第三扩张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构成第四扩张腔,穿孔短管连通第三和第四扩张腔,第二隔板和后端盖构成共振腔,共振管连通第三扩张腔和共振腔,出气管连通第四扩张腔和外部大气环境。该集成式的排气净化消声器的第三扩张腔、第四扩张腔及共振腔之间分别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隔开,第三扩张腔内的气流只能通过穿孔短管上的穿孔流入第四扩张腔内,由于第二隔板的阻挡作用,第四扩张腔内的气流只能从出气管进入并通过弯曲的共振管、阻性包进行消声处理后排出,由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阻挡作用,造成尾气的压力损失较大,进而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商用车消声装置存在压力损失较大、发动机油耗增大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商用车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压力损失较小、降低发动机油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商用车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筒体的前端部设有前端锥,后端部设有后端盖,筒体内部依次设置中低频消音组件与出口组件,中低频消音组件与前端锥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中低频消音组件与出口组件之间形成第五空腔;所述中低频消音组件的第一孔板与第二孔板之间设有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内部通过隔板嵌设有贯通的第二接管,第二接管的前端部从第一孔板的中央穿出,第二接管的后端部与第二孔板相隔有一定的距离;筒体内周面与第一接管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一接管内周面与第二接管外周面之间、位于隔板两侧分别形成第三空腔与第四空腔;第一孔板上对应第二空腔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对应第三空腔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二孔板上对应第二空腔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对应第四空腔为遮挡部;所述出口组件的出气管穿设在第三孔板及后端盖上,出气管上位于第三孔板与后端盖之间开设若干第五通孔,出气管上位于若干第五通孔的外周填充有吸音棉,吸音棉的外周套设有套筒,套筒的外周面与筒体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第六空腔;第三孔板上对应第六空腔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中低频消音组件消除中低频噪声,再通过吸音棉吸收消除中高频噪声,消声效果好;尾气气流在消声处理的过程中,气流直接从各孔板密布的若干通孔流入到与之连通的空腔内,最后从出气管进入尾管排出,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挡作用较小,压力损失小,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前端锥的前端部设有前法兰,出气管的后端部设有后法兰,前法兰、后法兰中央为中心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9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金属电灯泡
- 下一篇:一种便于稳定进料的卷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