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扁铜线分布绕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8305.2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3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晖;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阎冬 |
地址: | 213149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转 永磁 电机 铜线 分布 绕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扁铜线分布绕组结构,采用分布绕组,每一相绕组至少包括一个支路绕组;所述支路绕组由若干扁铜线导体构成,其中低电势的扁铜线与高电势的扁铜线分隔一定距离排布。采用分布式绕组,可以有较高的槽数,可以大大减小磁钢的涡流损耗,避免了磁钢在发热情况下的退磁风险。采用扁铜线,电势差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匝间击穿的风险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转子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扁铜线分布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640V至1140V电压低速变频直驱外转子永磁电机的定子绕组方式大多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线规采用漆包圆铜线,分数槽集中绕组在负载工况下会存在较高磁钢涡流损耗,易导致磁钢发热严重,从而有引起磁钢退磁的风险。此种情况在槽数少,槽口大的情况下愈发严重。而漆包圆铜线,由工艺限制,漆包圆铜线的耐电压等级不会太高(一般不会超过7000V),且漆包圆铜线在绕制和嵌线过程中,铁芯槽内的漆包圆铜线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每匝漆包圆铜线的电势差是不同的,电势差较高两匝漆包圆铜线有可能接触在一起,存在匝间击穿的风险。且圆铜线散嵌绕组槽满率较低、铜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扁铜线分布绕组结构,采用分布绕组,其每极每相槽数为大于1的整数;绕组由若干包覆烧结膜的扁铜线导体构成并按电势差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布;绕组嵌放在定子槽内。
优选的,所述扁铜线具有中间的类U型曲线段和两头的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端部连有焊接头。
优选的,所述平直段在水平面上平行。
优选的,所述焊接头与平直段在水平面上平行。
优选的,所述定子槽为开口平行槽。
优选的,所述扁铜线的平面宽度为侧面宽度的3倍-10倍。
优选的,所述烧结膜为材料为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分布式绕组,在槽数高,有效避免了磁钢的涡流损耗,避免了磁钢在发热情况下的退磁风险。
(2)采用烧结扁铜线,电势差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烧结膜的耐电压等级较高,匝间击穿的风险较低。
(3)采用烧结扁铜线,槽满率提高至75-90%。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漆包圆铜线在槽内排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烧结扁铜线在槽内排布示意图;
图3为集中绕组磁钢涡流损耗与时间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布绕组磁钢涡流损耗与时间关系图。
高电势漆包线1,低电势漆包线2,定子槽3,低电势烧结扁铜线4,第一电势烧结扁铜线4a,第二电势烧结扁铜线4b,高电势烧结扁铜线5,开口平行的定子槽6,上层绕组7,下层绕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8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基硅聚合物反应釜进料流量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视3D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