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8220.4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9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岳;王子涛;肖美娜;谢宝臣;王伟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3/02;F24F13/24;F24F13/20;F24F1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祺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模块和功能模块:蜗壳,所述蜗壳包括吸风口;排风口,位于所述吸风口上方,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辅排风口,呈环形位于所述排风口上端,所述吸风口和所述辅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辅出风流道,所述辅出风流道的出风段由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围成;所述第一圆锥部,位于所述蜗壳的顶端;所述第二圆锥部,位于所述第一圆锥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圆锥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第一圆锥部底端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底端间的最小通风间隙设置为6~12mm。本实用新型具有出风面积更大、气动噪音更小和无风感舒适送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室内机已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换气时,出风口的设置较为固定,出风角度被限制,且当出风口有遮挡或出风口的排风格栅关闭时,无法实现室内空气的新风、加湿及净化功能,其次,用户对空调室内机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关注,如何实现无风感舒适送风,减少气动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是当今室内空调器的发展方向。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出风面积更大、气动噪音更小和无风感舒适送风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模块,用于制冷制热;和功能模块,用于实现新风或/和净化或/和加湿功能的;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包括吸风口;排风口,位于所述吸风口上方,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辅排风口,呈环形位于所述排风口上端,所述吸风口和所述辅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辅出风流道,所述辅出风流道的出风段由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围成;所述第一圆锥部,位于所述蜗壳的顶端;所述第二圆锥部,位于所述第一圆锥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圆锥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第一圆锥部底端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底端间的最小通风间隙设置为6~1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形成呈180°围绕所述蜗壳顶端向后出风的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锥部包括左分流部和右分流部,所述左分流部和右分流部间通过由所述蜗壳后侧向前侧连续设置的圆弧部相连接,所述左分流部和所述右分流部关于所述圆弧部相对称。
作为优选,还包括面板,罩设于所述蜗壳的外侧,所述面板上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对应设置;以及辅面板,连接于所述面板的上侧,所述辅面板由下向上逐渐向机体内部倾斜设置,所述辅面板上设有辅出风口,与所述辅排风口相连通,所述辅出风口由多个间隔排布于所述辅面板上的开口形成,多个所述开口从上到下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形成的实际出风面积为S1,所述辅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形成的实际出风面积为S2,满足S1: S2=3:1。
作为优选,所述辅面板和所述面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辅面板和所述面板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辅出风口的所述开口延伸方向与所述辅面板的切平面倾斜相交。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处连接有排风格栅。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格栅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82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加工用磨浆机
- 下一篇:一种儿科临床用的呼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