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6940.7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9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景伟 |
主分类号: | G09B23/10 | 分类号: | G09B2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刘青宜 |
地址: | 4512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惯性 原理 研究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包括装置底板和固定在装置底板上表面两侧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正反电机,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转动的螺杆,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套。该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通过正反电机、螺杆、螺套、滑动杆和连接管套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L形支撑杆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对球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通过球体能够对物理惯性进行直观的展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
背景技术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较小的物体质量大惯性较大,加速度较大的物体质量小惯性较小,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对物体的惯性进行讲述,仅仅依靠简单的图片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讲解,因此,现在提出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包括装置底板和固定在装置底板上表面两侧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正反电机,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可转动的螺杆,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套,所述连接管套的内部插接有L形支撑杆,所述L形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球体。
可选的,所述装置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耐磨防滑垫,且所述耐磨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
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套管、插接在外套管内部的内插杆和螺纹连接在外套管外侧顶部的紧固螺丝。
可选的,所述装置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滑道,且所述滑动杆与滑道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L形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槽,且所述连接绳位于限位槽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物理惯性原理研究用模型,通过正反电机、螺杆、螺套、滑动杆和连接管套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L形支撑杆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对球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通过球体能够对物理惯性进行直观的展示,而且,通过调节装置的设置,能够对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展示效果,同时,L形支撑杆可方便地从连接管套内取出,从而降低了对放置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景伟,未经张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6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瓦片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公路边坡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