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鲜叶揉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76559.0 | 申请日: | 2020-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2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太邦;康进仙;段开娇;胡培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F26B21/00;A61L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79300 云南省德宏傣***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鲜叶揉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鲜叶揉切装置,包括揉切装置本体和底板,所述揉切装置本体上端表面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下端设有锥形盖板,所述锥形盖板内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下端传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一端轴动设有主碾压辊,所述主碾压辊一侧设有纱网,所述纱网一侧设有若干个辅碾压辊,此时风机将空气通过空气加热器加热,再通过风淋管进行风淋,热空气使茶叶不规则运动,同时带走水分,由出气口排出,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干燥后打开出料口将茶叶排出,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鲜叶揉切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揉捻是茶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茶叶揉捻大多采用揉捻机揉捻,揉捻的方式分为冷揉和热揉,冷揉是指杀青叶出锅后;热揉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摊凉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的揉捻。现有的设备只能实现茶叶的揉捻,功能太过单一,无法实现对茶叶的干燥和杀菌,结构不够合理,设计不够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茶叶鲜叶揉切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鲜叶揉切装置,包括揉切装置本体和底板,所述揉切装置本体上端表面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下端设有锥形盖板,所述锥形盖板内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下端传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一端轴动设有主碾压辊,所述主碾压辊一侧设有纱网,所述纱网一侧设有若干个辅碾压辊,所述辅碾压辊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内部固定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表面传动设有挡板,所述底板下端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个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下端设有网板,所述网板下端设有风淋管,所述风淋管下端设有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一侧设有风机,所述揉切装置本体一侧表面设有出料口,所述揉切装置本体另一侧表面出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伸缩杆和弹簧,出气口内部设有阻隔网,出料口表面设有开关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挡板表面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空气加热器和风淋管依次通过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碾压辊与底板轴动连接,主碾压辊和辅碾压辊表面均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揉捻橡胶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型号为JS40微型减速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型号为C6BLD400无刷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6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