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挖方边坡的T形抗滑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5835.1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5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陈永煊;聂文峰;张蕊;张大可;叶文科;沙松;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24;E02D5/7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亢能;陈左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挖方 形抗滑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挖方边坡的T形抗滑桩结构,所述T形抗滑桩结构位于既有人工堆填土或松软土的前缘,自上而下包括悬臂段和锚固段,锚固段位于既有人工堆填土或松软土层,埋置于既有人工堆填土或松软土一定深度,锚固段和悬臂段均通过钻孔桩成桩。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较人工填土或松软土大得多的抗力,从而减少锚固段长度,显著提高抗滑桩稳定性,减小施工难度,节省投资。可以在人工填土和松软土,包含软弱土基坑设置抗滑桩地段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形抗滑桩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既有人工堆填土(弃土)或松软土地段挖方边坡的T形抗滑桩结构,属于土建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抗滑桩在工程支护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抗滑桩要求使其上部受力段正面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并使其下部锚固段能抵抗较大的反力,即抗力,使其截面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剪强度。确保抗滑桩的稳定性。
抗滑桩是一种常用的边坡支挡结构,大多为规则的矩形或圆形桩体。抗滑桩结构通过桩身和滑动面或地面以下桩前岩土的弹性抗力来平衡桩后剩余下滑力或土压力,使滑坡或边坡保持稳定。
抗滑桩作为一种被动受力的支挡结构,依赖于锚固段地基土侧向变形产生的抗力,通过桩体的侧向位移,调动桩前地基土抗力的发挥,以平衡桩后下滑力或土压力。从这一力学作用机理中反映出,桩前地基土的力学性质是抗滑桩结构稳定性及位移控制的关键因素。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一些抗滑桩需要设置在人工填土或松软土上,由于人工填土或松软土物理力学指标低,作为抗滑桩锚固段提供的抗力很小,按常规抗滑桩设计,导致抗滑桩锚固段较长且易变形,经济性和稳定性较差。另外,对于挖方边坡,抗滑桩一般截面尺寸较大,部分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存在坍孔情况,坍孔后清孔困难,特别是放置钢筋笼后无法清孔,导致抗滑桩基底软弱,锚固长度不足,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处理较为困难。
本技术适用于未经过压实人工填土及松软土地段设置抗滑桩,也可以作为桩孔坍方补救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挖方人工填土或松软土地段设置抗滑桩,包含部分软弱基坑地段抗滑桩,通常情况下抗滑桩锚固段过长,施工难度大,存在放置抗滑桩钢筋笼后钻孔坍方引起抗滑桩锚固段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挖方边坡的T形抗滑桩结构,由于人工填土或松软土物理力学指标低,作为抗滑桩锚固段提供的抗力很小,为解决此问题,在抗滑桩前缘设置钢筋混凝土地梁及横梁,与抗滑桩连接成整体,形成T形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桩前抗力,另外T形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弯矩及剪力,显著提高抗滑桩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挖方边坡的T形抗滑桩结构,所述T形抗滑桩结构位于既有人工堆填土或松软土的前缘,自上而下包括悬臂段和锚固段,锚固段位于人工填土层,埋置于既有人工堆填土或松软土一定深度,锚固段和悬臂段均为钻孔桩成桩。
进一步地,所述T形抗滑桩结构还包括横梁,横梁位于临空面一侧地面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T形抗滑桩结构还包括地梁,地梁位于临空面一侧桩前地面以下。
进一步地,地梁与横梁同侧。
进一步地,T形抗滑桩结构包括悬臂段和锚固段,横梁平行抗滑桩轴线紧靠抗滑桩设于抗滑桩前,地梁对应每根设置在抗滑桩前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对于挖方边坡,本实用新型的地梁及横梁刚度较人工填土或松软土大得多,能够提供较人工填土或松软土大得多的抗力,另外T形结构受力效果及稳定性比单纯增加桩长度或增加桩截面好得多。该结构减少锚固段长度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抗滑桩稳定性,减小施工难度,节省投资。
该结构可以在既有人工填土(弃土)和松软土,包含软弱土基坑设置抗滑桩地段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5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