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于对循环泵外壳增压的电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4546.X | 申请日: | 202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1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岳锌;岳野;李佳毅;韩涤非;陈芳;赵纪军;周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15/00;C25B15/0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循环 外壳 增压 电解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对循环泵外壳增压的电解槽,包括至少一个工作腔;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电解槽氢气出口或氧气出口连通;置于工作腔内的循环泵。将循环泵在处于正压的工作腔内进行作业,减少了循环泵的内外压差,从而减少循环泵泄漏的几率,并且将循环泵置于此种正压环境下作业,可以选择泵壳低承压的循环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对循环泵外壳增压的电解槽。
背景技术
电解槽包括进液口、氢气出口以及氧气出口,电解液从进液口输入电解槽的各个电解室内进行电解反应,分离的氢气和部分电解液从氢气出口输出,分离的氧气和部分电解液从氧气出口输出,氢气和氧气分别进入各自的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采集氢气和氧气,分离出来的电解液回流至储液腔内。
目前电解槽存在的问题是:将电解液输入电解槽内的循环泵是直接置于外部空气中的,循环泵在工作的时候,泵壳受到的内部压力远远大于内部大气压力,以往为防止泵壳泄漏,泵壳需要选择制氢压力加上循环泵扬程合计的压力的循环泵,如20-30公斤,致使采购的循环泵成本较高,即使是选择这种重量泵壳的循环泵,依旧容易存在泄漏的问题。
其次,以往电解槽制备气体的系统结构较为庞杂,电解槽外部需要设置两个气液分离器、循环泵等,气液分离器、循环泵分别连接各自的通气管和通液管,造成整个电解槽系统外部结构比较庞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对循环泵外壳增压的电解槽,解决以往电解槽循环泵作业时因置于外部空气中,致使循环泵内外压差较大,而使循环泵易泄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对循环泵外壳增压的电解槽,包括
至少一个工作腔;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工作腔内,所述气液分离器与电解槽氢气出口或氧气出口连通,适于将分离的氢气或氧气连通至工作腔内,以使工作腔内形成正压;
置于工作腔内循环泵,与电解槽进液口连通,适于向电解槽输送电解液。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
所述第一工作腔内的气液分离器与电解槽氢气出口连通;适于将分离的氢气输入至第一工作腔内,以使第一工作腔内形成正压;
所述第二工作腔内的气液分离器与电解槽氧气出口连通,适于将分离的氧气输入至第二工作腔内,以使第二工作腔内形成正压。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槽还包括储液腔,适于储存电解液;
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与储液腔连通;
所述储液腔连接补液泵,适于向储液腔内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适于将分离出的电解液回流至储液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槽包括工作室,各个工作腔以及储液腔由工作室分隔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所述补液泵适于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向储液腔内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槽设置在电解槽的端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槽应用于电极反应装置。
又一方面,一种电解槽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循环泵以及气液分离器设置于同一个工作腔;
步骤S2,气液分离器分离从电解槽输出的气体,分离的气体输入工作腔内,以使工作腔内形成正压;
步骤S2,所述循环泵在该正压环境下向电解槽输送电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45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耐力板组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废弃金属回收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