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4079.0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5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梁红霞;李荣;张志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西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包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包括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对折面和第二对折面,所述第一对折面上设有用于放置电芯的第一冲坑,所述第一冲坑的一侧设有气囊冲坑,所述气囊冲坑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折面的边缘,使所述气囊冲坑与铝塑膜的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囊的其中一端延伸至铝塑膜的边缘,使得气囊与铝塑膜的外部连通,当电芯热封时,由于气囊的凹陷结构,使得开口一端的铝塑膜不会相互贴合,有效避免开口闭合的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是在卷芯体的表面包装一层铝塑膜,一般包括以下工序:在铝塑膜上通过冲压模具冲压出于卷芯体形状尺寸相匹配的冲坑,并在冲坑一侧冲压形成一气囊,将卷芯体放置在冲坑内,对折铝塑膜,对铝塑膜的其中两边进行热封,形成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袋状结构,然后从该开口对电芯进行注液等后续加工。其中,气囊的作用是:第一、电解液先注到气囊里,然后再慢慢浸润到电池内部;第二、储存第一次充电时产生的气体。
现有的包装结构开口一侧的铝塑膜均为平面,当电池在热封时,铝塑膜容易因热量辐射而导致溶胶贴合,从而出现无法开口的情况,此时需要人工开口才能进行后续工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开口闭合的问题。
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包括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对折面和第二对折面,所述第一对折面上设有用于放置电芯的第一冲坑,所述第一冲坑的一侧设有气囊冲坑,所述气囊冲坑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折面的边缘,使所述气囊冲坑与铝塑膜的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冲坑呈矩形,其较短一边与所述第一对折面的边缘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冲坑的深度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折面对应第一冲坑设有第二冲坑,所述第二冲坑与第一冲坑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折面的周边设有热熔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折面上设有用于避让电芯极耳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冲坑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气囊冲坑的其中一端延伸至铝塑膜的边缘,使得气囊冲坑与铝塑膜的外部连通,当电芯热封时,由于气囊冲坑的凹陷结构,使得开口一端的铝塑膜不会相互贴合,从而避免了因热量辐射导致开口侧铝塑膜热溶胶贴合而无法开口问题,且后续无需进行扩口即可直接从气囊的开口进行注液,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的开口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结构,其主要包括铝塑膜1,铝塑膜1采用现有的即可,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对折面2和第二对折面3。其中,第一对折面2上设有第一冲坑4,该第一冲坑4通过冲压模具冲压而成,其形状尺寸与待包装电芯的形状尺寸相匹配,用于放置待包装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西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西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4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