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0111.8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尹波;李晓萍;周海珠;张成昱;王娜;吴春玲;丁宏研;林丽霞;付强;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10/70;F24S23/30;F24S80/00;F24S23/71;F24S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李世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解决 村镇 建筑 供暖 问题 太阳能 热水 系统 | ||
1.一种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线性菲涅尔透镜(2)、真空集热管(3)、导杆组件(4)、复合抛物面集热器(5)与保温水箱(6);
所述支架(1)的内部围成一个空间,所述支架(1)的长边沿东西方向设置,所述真空集热管(3)水平设置于支架(1)的内部,且所述真空集热管(3)沿支架(1)的长边方向设置;
所述导杆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所述线性菲涅尔透镜(2)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杆组件(4)上,阳光可穿过线性菲涅尔透镜(2)聚焦到支架(1)的内部,通过移动线性菲涅尔透镜(2)在支架(1)上的位置可改变阳光在支架(1)内部的聚集位置;
所述复合抛物面集热器(5)设置于所述真空集热管(3)的下方,所述复合抛物面集热器(5)的内壁表面为镜面,所述复合抛物面集热器(5)用于将射入所述支架(1)内的阳光反射在所述真空集热管(3)的表面;
所述保温水箱(6)的第一进水口外接自来水,所述保温水箱(6)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真空集热管(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真空集热管(3)的出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箱(6)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保温水箱(6)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户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反光镜(7),多个反光镜(7)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两个短边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上端沿其短边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组件(4)包括导杆底座(41)、导杆支座(42)、导杆(43)、安装架(44)和滑块(45);
所述导杆底座(41)与所述支架(1)的顶部连接,所述导杆支座(42)为2组,每一组导杆支座(42)为2个,每一组导杆支座(42)分别沿导杆底座(41)的短边方向设置;
导杆(43)为两根,每一导杆(43)的两端分别与同一组的两个导杆支座(42)连接;
滑块(45)设置于安装架(44)的两端,安装架(44)通过滑块(45)与导杆(43)滑动连接,线性菲涅尔透镜(2)设置于2个安装架(4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组件(4)还包括扇形连接板(46),扇形连接板(46)包括固定部与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弧形的安装槽,固定部与安装部垂直固定连接;
扇形连接板(46)为2组,每一组扇形连接板(46)为2个,每一组扇形连接板(46)分别沿导杆底座(41)的短边方向相对设置,导杆底座(41)的两个短边的外侧均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安装槽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每一扇形连接板(46)的安装部分别与支架(1)的上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8),循环泵(8)设置于保温水箱(6)的第一出水口与真空集热管(3)的进水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与所述导杆底座(41)均由铝型材组装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抛物面集热器(5)的内壁粘贴有反光膜,反光膜形成镜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7)为镜面铝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解决村镇建筑供暖问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菲涅尔透镜(2)为多块,多块线性菲涅尔透镜(2)均沿支架(1)的长边方向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01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轨器状态复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甘蔗收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