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9521.0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2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爱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H15/02;A61F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查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7 | 代理人: | 曾令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向 震动 按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包括外壳、纵向转珠、驱动电机组件、推动柱、推动块和震动电机,所述外壳从左到右依次分为手持部、按摩部和震动部,所述手持部的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池和驱动电机组件,按摩部外壳上圆周阵列设置四列纵向转珠组,所述纵向转珠通过微型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外壳外侧的纵向转珠上设有螺纹筋,所述推动柱设置在按摩部的外壳内,所述推动柱与推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推动块与纵向转珠滚动连接。纵向转珠通过微型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外壳外侧的纵向转珠上设有螺纹筋,通过推动块带动纵向转珠转动进而带动螺纹筋旋转,螺纹筋能够起到刮蹭的作用进而提升产品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
背景技术
通常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的转珠均为固定不动,依靠震动装置带动纵向转珠进行震动,纵向转珠功能过于单调,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CN2014204405271”名为“一种多功能振动按摩棒”的公开授权专利作为基础的一种改进方案,是运用在舒缓人体身上肌肉的紧绷感,缓解人体疲劳方面,由于单纯使用电机振动按摩凸起对肌肉的压迫感较小,不能较好的进行震动按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纵向转珠转动的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包括外壳、纵向转珠、驱动电机组件、推动柱、推动块和震动电机,所述外壳从左到右依次分为手持部、按摩部和震动部,所述手持部的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池和驱动电机组件,所述按摩部的外壳呈空心圆柱形,按摩部外壳上圆周阵列设置四列纵向转珠组,纵向转珠组由多个纵向转珠队列设置而成,所述纵向转珠通过微型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外壳外侧的纵向转珠上设有螺纹筋,所述推动柱设置在按摩部的外壳内,推动柱与驱动电机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推动柱与推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推动块与纵向转珠滚动连接,所述震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震动部外壳内。
具体的,还包括PCT发热片、安装座、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所述PCT 发热片固定设置在安装座内,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按摩部和震动部交界处的外壳内壁上,所述第一导热件固定安装在按摩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导热件固定安装在震动部的内壁上,所述PCT发热片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导热件相接触,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导热件相接触。
具体的,所述按摩部的外壳为隔热外壳,所述纵向转珠为导热转珠,所述第一导热件与纵向转珠接触。
具体的,所述按摩部的外壳为导热外壳。
具体的,所述第二导热件内设有电机容腔,所述震动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容腔内,所述震动电机端部固定安装有震动块。
具体的,所述纵向转珠在外壳两侧均固定设有限位板。
具体的,所述推动块抵住相邻的两个纵向转珠。
具体的,所述推动块外包裹一层橡胶层。
具体的,手持部的外壳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
具体的,所述外壳外还包裹一层防水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纵向转珠通过微型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外壳外侧的纵向转珠上设有螺纹筋,通过推动块带动纵向转珠转动进而带动螺纹筋旋转,螺纹筋能够起到刮蹭的作用进而提升产品体验。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PCT发热片、安装座、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能够对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进行加热或制冷,提高按摩刺激程度,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爱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爱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9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取暖装置的智能火锅餐桌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屋面屋脊位置防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