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浮锚杆压弯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66397.2 | 申请日: | 2020-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9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胜;杨开虎;陈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刚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浮锚杆压弯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压弯工具,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横杆和斜杆,所述横杆的前端与第一竖杆的底端通过螺栓组件铰接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所述横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斜杆的底端通过螺栓组件在横杆的第二滑槽内滑动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在相同的位置均设有第一滑槽。不仅能使锚杆高度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对锚杆的压弯角度进行掌握,可进行任意高度的抗浮锚杆施工,同时减少返工率。在横杆上设置的凹槽作为施工人员脚部助力点,提高了施工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手部冲击式用力,大幅度加快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施工过程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浮锚杆施工后处理技术,具体为一种可调式压弯工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人工抗浮锚杆压弯时,基本都是用钢管套住抗浮锚杆进行压弯。运用此种方式进行施工时,只单纯靠手部用力进行压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效率极低。同时运用此方法进行抗浮锚杆压弯施工时,锚杆高度却无法得到精确控制,压弯角度也无法满足要求,返工几率大,费时费力。随着锚杆高度的增加,人工效率降低,返工几率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压弯角度可目视比对的一种抗浮锚杆压弯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浮锚杆压弯工具,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横杆和斜杆,所述横杆的前端与第一竖杆的底端通过螺栓组件铰接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所述横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斜杆的底端通过螺栓组件在横杆的第二滑槽内滑动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在相同的位置均设有第一滑槽,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可相对上下滑动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斜杆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与第二竖杆的上端铰接并通过螺栓组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靠近尾端处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之间设置有2组螺栓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贴合面之间设置有隔离件。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为12#槽钢,所述第一竖杆为10#槽钢,所述第二竖杆为8#槽钢,所述斜杆为6#槽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槽钢的开口向外侧。
进一步的,斜杆与第二竖杆连接处槽钢的后壁均切除5cm。
进一步的,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连接处槽钢的后壁均切除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浮锚杆压弯工具不仅能使锚杆高度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对锚杆的压弯角度进行掌握,可进行任意高度的抗浮锚杆施工,同时减少返工率。在横杆上设置的凹槽作为施工人员脚部助力点,提高了施工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手部冲击式用力,大幅度加快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施工过程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弯抗浮锚杆前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弯抗浮锚杆后的结构图;
图4为A处截面侧视结构图;
图5为B处截面侧视结构图;
图6为C处截面侧视结构图。
图中:1、螺栓组件;2、第一滑槽;3、斜杆;4、第二竖杆;5、第一竖杆;6、横杆;8、抗浮锚杆;9、隔离件;61、第二滑槽;6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6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