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5363.1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4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光;卞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荣保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吕明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石油 注水 脱气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包括进水端、过滤器、真空泵、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溶氧仪、出水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与过滤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过滤器与一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一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与二级脱气单元串连,所述二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与出水端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管道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分别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配合本行业油井口多而分散的情况,重量轻巧,移动方便,可轻松扩容,运营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本效果,具有纯物理,出水溶解氧可低于500ppb,脱二氧化碳可低于1000ppb的优点,除氧效果稳定,除氧更彻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属于油田除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层本身能量将不断地被消耗,致使油层压力不断地下降,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大大减少。为了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必须对油田进行注水,油田注水即利用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以补充和保持油层压力,现有的药剂除氧方式药剂价格较高,并且除氧后水中含盐量要增加,易造成二次污染,传统热力除氧,真空除氧由于体积大,占地面积广,且最重要的是无法移动、扩容难,为此,提供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一种纯物理、对环境友好、占地少、重量轻、可移动,可轻松扩容,耗能较低且除氧效果稳定,出水溶解氧低于500ppb,脱二氧化碳可低于1000ppb的脱气膜法除氧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包括进水端、过滤器、真空泵、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溶氧仪、出水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与过滤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过滤器与一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一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与二级脱气单元串连,所述二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与出水端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管道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分别连通。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均采用的是膜接触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进水端与过滤装器设有手动球阀、水泵。
进一步而言,所述真空泵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所述真空泵上设有排气部件,所述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均通过管道连通有气体过滤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二级脱气单元与出水端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电动阀,所述二级脱气单元与出水端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管道外侧设有型材架,所述型材架底部增加四个可移动脚轮。
进一步而言,所述二级脱气单元与出水端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溶氧仪。
进一步而言,所述膜接触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分别设有隔板与滤芯,所述滤芯是由中空纤维及一根集水管组成,所述中空纤维环设于集水管周围。
进一步而言,所述膜接触器内的中空纤维表面分布有若干疏松孔洞。且所述膜接触器内中空纤维的表面经过疏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通过设有可移动脚轮,能够配合本行业油井口多,而且分散的情况,本设备重量轻巧,移动方便,可轻松扩容,运营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本效果。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回注水脱气膜法除氧设备,通过设有一级脱气单元与二级脱气单元,具有纯物理,出水溶解氧可低于500ppb,脱二氧化碳可低于1000ppb的优点,且一级脱气单元与二级脱气单元串连使用,使得除氧效果稳定,除氧更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荣保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荣保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5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