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5131.6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5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宋秋来;曾宪楠;王麒;冯延江;孙羽;王曼力;张小明;谭贺;张俊宝;葛文婷;谢婷婷;李波;姜辉;刘凯;任洋;王红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7/06;A01C23/02;G01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水稻 栽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和营养槽,以及设置在营养槽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培育架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培育架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培育架通过卡合槽放置有卡合架,卡合架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营养槽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使得隔板可以将培育架内部的水稻培育区域进行分割培育,从而使得各个营养数据可以在营养槽的内部精确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培育架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使得在漏槽的内部放置土壤进行水稻配置,从而使得水稻在漏槽的内部便于拿取进行观察,进而使得整个水稻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水稻粮食在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培育水稻时,需要便于水稻的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观察,但现在一般的实验装置都较为笨重,从而导致水稻实验工作者在培育水稻时,无法便捷的对水稻进行各种数据的细致观察,且在实验室内,难以模仿出外界的各种风向环境对水稻养殖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具有表面实验观察和便于抗倒伏测试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和营养槽,以及设置在营养槽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培育架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培育架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培育架通过卡合槽放置有卡合架,卡合架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营养槽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支撑柱之间一体成型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转动架,转动架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营养槽的下表面旋合有若干个漏水管,漏水管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漏水管均以营养槽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卡合架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板,且卡合架和若干个限位板均为树脂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漏槽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圈,卡合架的内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栽植槽,漏槽通过限位圈卡合连接在栽植槽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转动轴的侧面旋合有紧固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培育架和营养槽,使得培育架和营养槽能够安装在若干个支撑柱的上表面进行水稻培育栽植,并在培育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使得隔板可以将培育架内部的水稻培育区域进行分割培育,从而使得各个营养数据可以在营养槽的内部精确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培育架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使得在漏槽的内部放置土壤进行水稻配置,从而使得水稻在漏槽的内部便于拿取进行观察,进而使得整个水稻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简便,且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放置槽,并通过放置槽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使得转动架便于设置在转动轴外表面进行使用,同时在转动架的内部设置有风扇,使得在水稻栽培时,便于转动风扇对水稻进行外部风力测试,从而能够测出水稻对风力抗力的程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5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锁
- 下一篇: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