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保温层搭接连接固定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63548.9 | 申请日: | 2020-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0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贾琦;蔡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琦 |
| 主分类号: | E04D3/365 | 分类号: | E04D3/365;E04D3/36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刘树涛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屋面 系统 保温 接连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保温层搭接连接固定件;其包括折叠夹持组件和紧固组件;其中,折叠夹持组件整体呈Z字形,其包括衔接板条、与衔接板条一端铰接的底板、与衔接板条另一端通过软连接相连的顶板;紧固组件包括设在衔接板条和底板之间的底层保温层固定件、设在衔接板条和顶板之间的顶层保温层固定件;所述衔接板条整体呈Z字形;所述顶层保温层固定件包括活动插杆、设在衔接板条上的第一弹性夹持结构;所述活动插杆垂直地贯穿顶板并与第一弹性夹持结构配合后轴向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保温层搭接时的重叠面积,进而减少保温卷材的消耗量,同时还可提高钢结构平屋面的保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平屋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保温层搭接连接固定件。
背景技术
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保温层通常铺设玻璃棉或岩棉,对于常规保温要求下,保温层多采用玻璃棉或岩棉卷材,其厚度相对较薄,相邻保温层连接时多采用搭接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保温层搭接时重叠区面积不易控制,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使保温层重叠面积达到12cm以上,增加了保温卷材的消耗量,增加了材料成本;2、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的檀条会将保温层支撑并呈凸起状,相邻的保温层搭接后在檀条位置处易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降低了钢结构平屋面的保温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保温层搭接连接固定件,其可以减小保温层搭接时的重叠面积,进而减少保温卷材的消耗量,同时还可提高钢结构平屋面的保温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发是:
一种钢结构平屋面系统中保温层搭接连接固定件,包括:
折叠夹持组件,其整体呈Z字形,其包括衔接板条、与衔接板条一端铰接的底板、与衔接板条另一端通过软连接相连的顶板;
紧固组件,其包括设在衔接板条和底板之间的底层保温层固定件、设在衔接板条和顶板之间的顶层保温层固定件。
进一步,所述衔接板条整体呈Z字形。
进一步,所述顶层保温层固定件包括活动插杆、设在衔接板条上的第一弹性夹持结构;所述活动插杆垂直地贯穿顶板并与第一弹性夹持结构配合后轴向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夹持结构包括设在衔接板条上的通孔、设在衔接板条上且位于通孔一侧的扭簧;所述扭簧位于衔接板条与底板的对应板面上,所述扭簧的一个连接杆与衔接板条固定连接、另一个连接杆阻隔在通孔上。
进一步,所述活动插杆包括杆体、设在杆体一端的按压帽;所述杆体另一端呈尖刺状,所述杆体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扭簧的另一个连接杆配合。
进一步,所述底层保温层固定件包括固定插杆、设在衔接板条上的第二弹性夹持结构;所述固定插杆固定在底板上并与第二弹性夹持结构配合后轴向固定,所述固定插杆与活动插杆的杆体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结构与第一弹性夹持结构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保持保温层叠加状态下,利用折叠夹持组件和紧固组件的配合实现保温层的夹持固定,通过多个该连接固定件的组合使用能够促使搭接的保温层重叠面积减小、连接规整,利于减少保温卷材的消耗;同时该连接固定件还便于在檀条附近将翘起的保温层进行连接压覆,避免形成气体流通通道,可提升钢结构平屋面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底板与衔接板条配合后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琦,未经贾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3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走稳定的四向穿梭车
- 下一篇:一种施工定额用计算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