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准化、可扩展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62299.1 | 申请日: | 202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3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龚超;侯兆新;梁伟桥;吴旭君;曹文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融智邦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5 | 代理人: | 吴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化 扩展 装配式 基坑 支撑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可扩展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包括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由一个或若干个十字型柱节组成;所述十字型柱节包括:管体、T型钢、上端板和下端板;四个所述T型钢呈十字型均匀布设在所述管体的周向上;所述T型钢包括腹板和翼缘;所述腹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翼缘和管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翼缘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本申请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加工简便、可扩展、适应性强、可拆卸重复利用、受力性能好、强度高、刚度大、用钢量省、支撑刚度大,竖向支撑间距大,挖土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标准化、可扩展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比如深圳前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面积达到630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达到32.5米。由于基坑工程呈现出开挖规模越来越大、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复杂敏感、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特点,基坑过度变形和破坏产生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基坑安全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坑工程施工支护技术面临巨大挑战。
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工程中的难题之一。由于各个工程的规模、地质水文条件和周围环境不同,使得每个基坑工程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基坑工程的设计中,内支撑系统是工程师们计算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常用的基坑内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为梁或板)和型钢支撑,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予以布置。混凝土支撑存在需要在工程现场进行大量湿作业,存在施工工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拆除困难等问题。密布钢支撑存在材料浪费严重、挖土效率低等问题,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绿色高效施工的工程和社会需求。
开发新型可重复使用、可扩展的装配式支撑结构,改善施工条件,提高挖土效率,减少土方开挖的工期,减少支撑结构的安装和拆除工期,实现基坑支撑技术的工业化和装配化,对于基坑工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造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准化、可扩展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混凝土基坑支撑拆卸不便、施工周期长,圆钢管支撑扩展性差、重复利用不便或H型钢支撑承载力低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标准化、可扩展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包括若干个支撑柱;相邻支撑柱之间直接连接或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
所述支撑柱由一个或若干个十字型柱节组成;
所述十字型柱节包括:管体、T型钢、上端板和下端板;
四个所述T型钢呈十字型均匀布设在所述管体的周向上;
所述T型钢包括腹板和翼缘;所述腹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翼缘和管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翼缘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十字型柱节的上下两端,且与所述管体和T型钢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于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十字型柱节;
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十字型柱节中,位于上方的上十字型柱节底部的下端板与位于下方的下十字型柱节的上端板贴合后,利用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本申请中,十字型柱节为标准化、可扩展钢支撑单元,从而可以根据基坑的深度,增减每个支撑柱的高度从而满足工程需要。以及,在水平投影平面内,也可以根据基坑作业面的大小、地质条件以及支撑强度和刚度需要,并排设置矩阵式的支撑柱组合,即形成一个组合截面支撑。
由此,本申请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加工简便、可扩展、适应性强、可拆卸重复利用、受力性能好、强度高、刚度大、用钢量省、支撑刚度大,竖向支撑间距大,挖土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2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柱及其组合结构建筑
- 下一篇:一种组合结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