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空心叠合楼板、板缝构造及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0397.1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8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甫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筑友智造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李敏慧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空心 叠合 楼板 构造 框架 梁柱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预应力筋,横向预埋有分布筋,预制底板的纵向的两侧均预埋有成行的多根马凳筋,多根马凳筋的底侧均锚固在预制底板中、多根马凳筋的顶侧伸出于预制底板且锚固于现浇层内;两行马凳筋之间设置有沿横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箍筋组,多个箍筋组均包括成列排布的多个箍筋,多个箍筋的一端均预埋于预制底板内、另一端均锚固在现浇层中,任意相邻两个箍筋组之间的预制底板顶侧表面均设置多个减重块。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双向空心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以及双向空心叠合楼板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构造,两块楼板之间形成密拼,底侧无需支设底模;双向空心叠合楼板与柱之间形成密拼梁,实现楼板双向受力同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空心叠合楼板、板缝构造及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双向受力空心楼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全现浇密肋空心楼板,工程量大,操作复杂,现场需要大量的木工和技术工人,成本高且施工周期比较长;第二、现场浇灌混凝土容易导致空心楼板下部不密实和孔洞等质量问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于双向楼板板侧构造的规定中,要将预制楼板侧的钢筋从侧面伸出并弯折,两块楼板间预留现浇段,使楼板板侧钢筋相互锚入,完成现浇后该板侧构造可传递弯矩,楼板可按双向楼板计算。但该楼板板侧要伸出钢筋,生产时需要在侧模上开槽,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操作不方便,特别是采用长线台座进行生产时,如需在侧模上开槽,侧模是无法拆除的,会造成楼板脱模困难,无法生产。而且在现场现浇时需预留现浇段,该现浇段需要另外支设底模,造成现场施工支模量大,增加装配施工难度。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双向空心楼板侧边伸出钢筋所存在的生产不便,现场浇筑时需要对现浇段支设底模的技术问题;同时还需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以及叠合楼板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缝构造的受力性能较弱,叠合楼板与框架梁柱之间的连接需要支设大量模具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双向空心楼板侧边伸出钢筋所存在的生产不便,现场浇筑时需要对现浇段支设底模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以及叠合楼板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缝构造的受力性能较弱,叠合楼板与框架梁柱之间的连接需要支设大量模具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包括顶侧的现浇层和底侧的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埋有预应力筋,横向预埋有分布筋,所述预制底板的纵向的两侧均预埋有成行的多根马凳筋,多根所述马凳筋的底侧均锚固在所述预制底板中、多根所述马凳筋的顶侧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且锚固于所述现浇层内;两行所述马凳筋之间设置有沿横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箍筋组,多个所述箍筋组均包括成列排布的多个箍筋,多个所述箍筋的一端均预埋于所述预制底板内、另一端均锚固在所述现浇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箍筋组之间的所述预制底板的顶侧表面上均设置多个减重块。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成列排布的多个箍筋的连线方向与所述分布筋的长度方向平行,成行排布的多根所述马凳筋的连线方向与所述预应力筋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预应力筋的长度方向,每两个相邻所述箍筋之间均设有所述减重块。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马凳筋包括中间的凸起部和两端的预埋部,所述预埋部锚固在所述预制底板内,所述凸起部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且锚固于所述现浇层中。设置锚固部,可实现预制底板生产时马凳筋稳定地摆放并固定在模台上。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布筋设置于所述预埋部上方的所述预制底板的混凝土中,所述预应力筋预埋在所述分布筋和所述预埋部之间的所述预制底板的混凝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筑友智造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筑友智造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0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肿瘤科术后标本存放盒
- 下一篇:一种液体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