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试电容屏控制板的电路板及电容屏控制板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0347.3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霍东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电容 控制板 电路板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试电容屏控制板的电路板及电容屏控制板测试系统,电路板包括依次叠置的N层导电层,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自然数,第一组导电层和第二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分别设置有感应通道和驱动通道;或者第三组导电层和第四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驱动通道,另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感应通道,或者第五组导电层和第六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驱动通道,另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感应通道。上述设置能够缩小电路板的体积,方便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电容屏控制板的电路板及电容屏控制板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触摸屏(touch 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因此,触摸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和多媒体教学等领域。
其中,电容屏是触控屏中的一种,为了确保电容屏的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对电容屏控制板进行测试。通常是给电容屏配备一个电容触摸屏进行测试。随着电容触摸屏的尺寸越来越大,目前量产的有75英寸,86英寸,甚至有100多英寸,与之对应的电容触摸屏控制板也越来越大,通道数越来越多。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电容触摸屏控制板出厂测试无法配备一个大的触摸屏,因为体积大,不好操作,且损耗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路板及电容屏控制板测试系统,解决了现有电容屏控制板测试时需要匹配较大触摸屏,由于体积大导致不好操作,而且损耗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电容屏控制板的电路板,包括依次叠置的N层导电层,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自然数,第一层导电层和第二层导电层为第一组导电层,第N层导电层和第N-1层导电层为第二组导电层,所述第一层导电层和所述第N层导电层为第三组导电层,所述第二层导电层和所述第N-1层导电层为第四组导电层,所述第一层导电层和所述第N-1层导电层为第五组导电层,所述第二层导电层和所述第N层导电层为第六组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组导电层和所述第二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所述导电层上分别设置有感应通道和驱动通道;
或者,所述第三组导电层和所述第四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驱动通道,另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感应通道;或者所述第五组导电层和所述第六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驱动通道,另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感应通道;
所述感应通道和所述驱动通道在所述电路板上纵横分布;
所述第二层导电层和所述第N-1层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至少在所述第一层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层导电层之间,以及所述第N-1层导电层和所述第N层导电层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
该测试电容屏控制板的电路板包括依次叠置的N层导电层,N为大于等于4的自然数,第一组导电层和第二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分别设置有感应通道和驱动通道;或者,第三组导电层和第四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驱动通道,另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感应通道,或者第五组导电层和第六组导电层中的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驱动通道,另一组的两层导电层上设置感应通道,通过在第二层导电层和第N-1层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至少在第一层导电层和第二层导电层之间,以及第N-1层导电层和第N层导电层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保证设置通道的两层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较小,进而能够缩小电路板的体积,方便操作,降低损耗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0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