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9603.7 | 申请日: | 202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4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桑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姝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刘青宜 |
地址: | 27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icu 重症 医学 护理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拐角处皆设有移动轮,底座顶部的一侧设有推杆,底座顶部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机构,底座顶部的中心处设有防护箱,防护箱的内部设有收集瓶与负压泵,收集瓶的内部与负压泵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负压泵的输入端上设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割分机构,割分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具有对进入到引流管内部的具有一定浓度的引流液进行分割的作用,使得浓稠的引流液在经过割分机构时被分割开,被分成几个小股流出,以此提高引流速度,防止因引流速度受限,引流时间过长造成,防止患者因此造成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重症室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根据情况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在引流时要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管,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造成引流不畅,影响正常引流工作。
传统同时的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引流管处于悬垂状态,这样悬垂的部位会形成弯曲,会造成引流不畅,并且当引流液具有一定浓度时,引流液在引流管中流速会受到影响,降低了引流效率,提高了感受的概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拐角处皆设有移动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设有推杆,且底座顶部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设有防护箱,且防护箱的内部设有收集瓶与负压泵,所述收集瓶的内部与负压泵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负压泵的输入端上设有第三连接管,且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割分机构,所述割分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放置盒与支撑块,所述收集瓶位于放置盒顶端的内部,所述负压泵设置于支撑块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入端贯穿防护箱的侧部与割分机构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割分机构包括套筒,且套筒的两端皆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表面设有防脱纹,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两对分割刃,且两对分割刃之间设有尖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连接管的输出端分别与套筒两端的连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顶部另一侧的连接块,且底座顶部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螺栓与蝶形螺母进行固定,所述套管的内部通过螺纹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顶部设有撑托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割分机构,以达到对进入到引流管内部的具有一定浓度的引流液进行分割的作用,使得将引流管内部的浓稠的引流液在经过割分机构时被分割开,使得一个整体浓稠的引流液被分成几个小股流出,以此提高引流速度,防止因引流速度受限,引流时间过长造成,防止患者因此造成感染。
2、通过设置的支撑机构,以达到将悬垂于本实用新型与患者之间的引流管进行支撑托起的作用,防止引流管悬垂弯曲造成引流的正常速度受到限制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支撑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剖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姝,未经桑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9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