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4363.1 | 申请日: | 202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7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美;苑进;索金政;李扬;刘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N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层内 雾滴 沉积 性能 在线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支架、底座、雾滴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支架包括主支架和侧支架,侧支架有多层,每一层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个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安装在主支架上,主支架高度可进行调节;雾滴检测装置采集雾滴承接板正反两面的雾滴图像。单片机模块通过总线与多个雾滴检测装置连接,实现对多个雾滴检测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和图像数据传输;无线通讯模组通过总线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用于实现与外部无线系统的控制指令和图像信息的传输。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喷雾效果,避免因简化模型带来的误差,同时实现多个采样点处雾滴正反面的同时检测,自动化程度高,能更好地用于喷雾性能评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保雾滴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适用于施药现场多采样点的在线雾滴沉积检测与喷雾性能的快速评估,实现对雾滴沉积性能的快速检测及评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评价喷雾冠层内沉积性能大多利用水敏纸法、油盘法、示踪法等检测方式在植株冠层内布置多个采样点,通过采集多点沉积数据对喷雾性作业能进行评价。这些检测方法程序十分复杂,对于人员配置、收集、扫描探测及喷射雾滴的后处理,采集速度慢,且对操作人员有很高的专业要求。
传统的雾滴检测只能通过人工逐个取样,不能实现雾滴采集样本的统一取样及检测,工作量极大,浪费时间,而且缺少对喷雾性能检测系统的评价。为此,急需一种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多点高效采样和喷雾沉积检测,并基于雾滴覆盖率、覆盖密度以及雾滴粒径分布等检测指标评价喷雾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检测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及喷雾性能综合评价方法,适用于施药现场多采样点的在线雾滴沉积检测与喷雾性能的快速评估,实现对雾滴沉积性能的快速检测及评价。
本实用新型一种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座、雾滴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支架包括主支架和侧支架,所述的主支架四周均匀分布安装孔,用于侧支架的安装;所述的侧支架有多层,每一层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个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安装在主支架上,用于雾滴检测装置的固定,主支架高度可进行调节,以用于不同高度植株的喷雾性能检测;所述的底座用于支架和控制系统固定。
所述的雾滴检测装置有多个分多层放射状分布于侧支架上,包括外壳、雾滴承接板、伸缩机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的外壳采用不透光材料,用于固定其他装置和隔离外部光线,所述的雾滴承接板可同时使用正反两面承接雾滴,所述的伸缩机构用于控制雾滴承接板的伸出和缩回,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雾滴承接板正反两面的雾滴图像。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模块、无线通讯模组和电源,所述的单片机模块通过总线与多个雾滴检测装置连接,实现对多个雾滴检测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和图像数据传输;所述的无线通讯模组通过总线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用于实现与外部无线系统的控制指令和图像信息的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允许采用还原真实植株冠层形态来搭建支架模型的方式评价喷雾性能,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喷雾效果,可以避免因简化模型带来的误差,同时实现多个采样点处雾滴正反面的同时检测,自动化程度高,能更好地用于喷雾性能评价;
2、给出了喷雾穿透与沉积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为喷雾的穿透和沉积性能的衡量做出了依据,评价指标更全面的反映了喷雾性能。
3、能更快速地给出喷雾性能评价,减少操作人员的主观性,方便为作物施药作业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冠层内雾滴沉积性能在线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中1、支架 2、雾滴检测装置 3、控制系统 4、底座 5、单片机模块 6、无线通讯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4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