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临床灌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3281.5 | 申请日: | 202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2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庆;骆吉逊;刘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天庆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刘青宜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临床 灌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相关领域的一种内科临床灌肠装置,包括底座和灌肠管,底座上端固定连接升降支架,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框架,框架内设置多组药瓶,框架内腔横向设安装药瓶的固定板,框架内腔位于药瓶的上端活动设置压板,框架顶部固定安装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下端固定连接压板,药瓶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灌肠管,灌肠管外侧端设置调节阀,升降支架一侧通过支架安装开关组,升降支架另一侧通过支架安装加热套筒。本实用新型相比现的人工操作方式,一方面无需人工托举挤压进行操作,并且可将多组药瓶同时放置通过控制流速进行灌肠,且自动化程度相对更高,节约人力的同时更加实用方便,值得现的市场作推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临床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已经步入世界领先行列。在医疗领域,肾内科是为了诊疗肾脏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肾内科的病患在治疗时需要用中医药进行灌肠治疗,利用中药汤剂在结肠内保留期间,通过渗透效应,充分利用中药的泻下和吸附作用使体内毒素通过结肠黏膜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肌酐尿素氮的目的。
而现有的医院科室均配置灌肠治疗用的治疗床。一般的灌肠治疗床结构是患者躺在治疗床上,通过类似于点滴架的设计将药物悬挂利用重力进行灌肠,但是由于肠道内的压力阻挡,部分灌肠还需要由工作人员握持进行挤压将瓶内的药液灌入患者肠道内,但是这种现有的人工操作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方面人工握持进行灌肠浪费不必要的人力,且灌肠时人工长时间的托举会造成工作人员手臂不适;另一方面,在灌肠时可能需要进行多瓶配置好的药物进行灌肠,需要连续的进行更换,有着诸多的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内科临床灌肠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临床灌肠装置,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科临床灌肠装置,包括底座和灌肠管,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支架,所述液压升降支架,所述液压升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多组药瓶,所述框架内腔横向设有安装药瓶的固定板,所述框架内腔位于药瓶的上端活动设置有压板,所述框架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下端固定连接压板,所述药瓶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外侧端设置有调节阀,所述液压升降支架一侧通过支架安装有开关组,所述液压升降支架另一侧通过支架安装加热套筒。
优选的,所述药瓶为橡胶可折叠结构,所述药瓶下端设置有锥形连接头,且固定板上设置有与连接头插接配合的锥形连接孔,所述连接头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药瓶上端螺纹连接有与压板接触配合的后盖。
优选的,所述灌肠管外侧端设置有灌药孔,所述灌肠管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螺纹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连接端与连接管的底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套筒内壁与灌肠管的接触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套筒外壁设置有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显示屏,所述加热套筒内腔环绕设置有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开关组有多组开关组成,且多组开关分别电连接电动推杆、显示屏、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为万向轮结构,且移动轮上设置有脚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天庆,未经刘天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3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卸的办公桌
- 下一篇:一种家居木制品家具用开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