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0226.0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开生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64;E04D13/08;E03B3/02;E03B11/00;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266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雨水 收集 系统 节能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包括建筑房屋和蓄水池,所述建筑房屋的屋顶边缘处设有集水槽,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安装有过滤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的排水接管,所述蓄水池的内腔设有隔板,所述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锥斗,所述罐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滤布,所述罐体焊接有贯穿的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与排水接管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雨水通过排水接管流到过滤器中,过滤罩过滤掉雨水中树叶等大块杂物,雨水入过滤器内,过滤器对雨水进行过滤沉淀,以除去其中的小颗粒杂质。净化后的雨水进入蓄水腔,从蓄水腔的底部连接水管到建筑房屋内,可供生活实用,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很多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雨水经收集和简单处理后,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大多用水需求。目前的房屋建筑无法对雨水进行有效的的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包括建筑房屋和蓄水池,所述建筑房屋的屋顶边缘处设有集水槽,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安装有过滤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的排水接管,所述蓄水池的内腔设有隔板,所述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锥斗,所述罐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滤布,所述罐体焊接有贯穿的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与排水接管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建筑房屋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排水接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锥形的过滤罩。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采用实心砖砌成,所述隔板到地面的距离为~m,所述隔板的上方为蓄水腔。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蓄水池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接入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上端焊接有出水接管,所述出水接管用管道与蓄水池的内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雨水通过排水接管流到过滤器中,过滤罩过滤掉雨水中树叶等大块杂物,雨水入过滤器内,过滤器对雨水进行过滤沉淀,以除去其中的小颗粒杂质。净化后的雨水进入蓄水腔,由于蓄水腔的底部高于地面,从蓄水腔的底部连接水管到建筑房屋内,可供生活实用,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建筑房屋;2、集水槽;3、太阳能电池板;4、蓄水池;5、隔板;6、过滤器;61、罐体;62、锥斗;63、滤布;64、出水接管;65、排污管;66、进水接管;7、排水接管;8、过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开生,未经吴开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0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