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8006.4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8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查方谱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方谱 |
主分类号: | F16B1/02 | 分类号: | F16B1/02;F16B12/30;F16B12/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51135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包括榫卯主体,所述榫卯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榫卯有内卡件,所述榫卯主体的两侧均榫卯有侧卡件,所述榫卯主体的底部榫卯有下接件,所述内卡件的内部中间位置榫卯有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的中线位置与下接件上部中线位置对齐;采用凹凸两面能完美的结合型材,均匀受力,一旦衔接卡住,能起到加固的作用,采用自攻螺丝垂直自上而下往下打螺丝,能完美的避开螺丝松动掉落等问题,比原有的衔接技术更科学合理,承压能力更强,安装更方便,从而起到不但安全更有保障,工时成本还更节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榫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
背景技术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桁架檩条)、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现有铝合金榫卯时也是六个孔,但是他们是螺丝受力,受力不均匀,螺丝必须的上下打螺丝,并且没办法加固螺帽,所以后期容易松动,安全系数降低,螺丝用量过大,增加施工成本,同时施工工时增加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包括榫卯主体,所述榫卯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榫卯有内卡件,所述榫卯主体的两侧均榫卯有侧卡件,所述榫卯主体的底部榫卯有下接件,所述内卡件的内部中间位置榫卯有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的中线位置与下接件上部中线位置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侧卡件的榫卯槽内侧为半圆形凸起,而所述榫卯主体两侧榫卯块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半圆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为一种长方体结构,且与内卡件的内部中间位置相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接件为一种凹型板结构,且榫卯主体的底部对应下接件开设有方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卡件、定位板、侧卡件、下接件和榫卯主体均各自一体浇铸成型,所述侧卡件与榫卯主体通过螺丝自上而下穿过榫卯主体上端靠近侧卡件的凹处旋入侧卡件进行固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凹凸两面能完美的结合型材,均匀受力,一旦衔接卡住,能起到加固的作用,采用自攻螺丝垂直自上而下往下打螺丝,能完美的避开螺丝松动掉落等问题,比原有的衔接技术更科学合理,承压能力更强,安装更方便,从而起到不但安全更有保障,工时成本还更节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卡件;2、定位板;3、侧卡件;4、下接件;5、榫卯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方谱,未经查方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8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布料定型机
- 下一篇:一种风电塔筒加工用喷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