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重力背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7962.0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卢雍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瑞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F3/04 | 分类号: | A45F3/04;A45F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李丽丽;刘雪花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背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重力背包,包括背包主体和两组反重力背带,每组反重力背带包括肩带、反重力结构和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穿过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包含限长带和第一弹性件,反重力结构的第一端与背包主体背面相连,反重力结构的第二端与肩带的第一端相连,肩带的第二端与背包主体的下部相连。通过设置两组反重力背带,背包重量分散在两组反重力背带上。第一弹性件拉伸长度由限长带限定,避免第一弹性件过度拉伸而丧失弹性,可以长久保持减重功能。设置横向限位结构,将第一弹性件与限长带均限定在横向限位结构内,减小第一弹性件拉伸时反重力结构的左右摆动幅度,减小使用者背负力,使用更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尤其涉及一种反重力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的日常用品。当需长时间背负较重物品时,使用者双肩因为重力作用会十分酸痛,会使人疲惫不堪。为减轻背包对人体肩部的压力,人们开始尝试研发反重力背包。
如公开号为CN10574747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设有支撑所述背包本体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背面设有减压板;所述肩带的上端与所述减压板的背面的上端连接,所述肩带的下端与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的下端连接;所述减压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带和长度固定带,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上端与所述减压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长度固定带的上端与所述减压板的下端连接,所述长度固定带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4365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重力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肩带,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部设有可活动的减压片,所述肩带的上端与减压片上端相连,所述肩带的下端和背包本体的下部相连,所述减压片和背包本体之间设有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由固定带及与固定带相连的弹性带组成。
在上述现有反重力背包中,均设有减压板,通过减压板与弹性件、长度固定带连接,共同实现减重的作用。但因为具有减压板,其结构复杂,增加了制作背包的工序和成本。
又如公开号为CN2067919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包括背包主体、两根肩带和两个弹性件,各所述肩带的第一端部分别连接有所述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背包主体的背面,所述肩带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背包主体的背面相连接,所述肩带包括连接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带连接于所述背包主体的下端部。
上述反重力背包是两根肩带的上部与同一个弹性件相连。只设有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承载背包所有重量,容易拉伸过度,易丧失弹性,不能经久实现减重作用。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反重力背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反重力背包不能经久实现减重作用、工序复杂等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反重力背包。
一种反重力背包,包括背包主体和两组反重力背带,每组反重力背带包括肩带、反重力结构和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穿过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包含限长带和第一弹性件,反重力结构的第一端与背包主体背面相连,反重力结构的第二端与肩带的第一端相连,肩带的第二端与背包主体的下部相连。
通过设置两组反重力背带,背包负重分散在两组反重力背带上。背包负重小时,第一弹性件不拉伸,当负重大于第一设定值时,第一弹性件开始拉伸,拉伸长度由限长带限定,避免第一弹性件过度拉伸而丧失弹性,可以长久保持减重功能。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将第一弹性件与限长带均限定在横向限位结构内,减小第一弹性件拉伸时反重力结构的左右摆动幅度,使其纵向承受背包负重,减小使用者背负力,且能避免两组反重力背带相互缩挤到一起,有利于背包的重量整体施加于肩背部,使用更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瑞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瑞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7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双行星排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镜座压头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