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44637.9 | 申请日: | 2020-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3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张钰钰;陈银萍;伍琳;曾宇;杜怡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30;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和聚龙 |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预制 围护 减震 | ||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包括桩体,桩体上端面开有储液池,储液池池底开设有竖向贯通桩体下端面的圆孔。在盖板与储液池池壁之间形成的隔水空间内灌注泥浆,泥浆能够在围护桩工作期间起到过滤影响较大的地表震动的作用,圆形管道对于非地表区域的震动传递也起到了一定的隔绝作用。本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采用预制结构可以充分保证围护结构的质量;在实现其减隔震目标的同时,预制桩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体现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建筑垃圾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的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工程中起到减隔震效果的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工程的迅速发展,建设环境的日趋复杂,地下结构的抗震、减震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地下工程可能会受到地震、爆破施工、车辆荷载等多种动力作用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损伤甚至破坏现象。
传统的减隔震措施,主要有设置防震沟起到隔震作用,也有采用增加围护结构强度的方法,例如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等来增强对震动作用的抵抗能力,也有通过采用特殊的施工步骤来减弱震动作用影响的案例。但这些传统的减隔震方法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则是成本较高,而且劳动强度较大,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的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
包括桩体,桩体上端面开有储液池,储液池池底开设有竖向贯通桩体下端面的圆孔;
储液池处于桩体上端面中心位置,桩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储液池的横截面形状也为正方形;
假设,桩体的长宽均为L、高度为H,储液池的长宽均为L1、深度为H1,圆孔内径为D、长度为H2;
则:H2=H-H1;
L1=(50%~60%)L;
H1=(2.5%~5%)H;
D=200~250mm。
作为优选,桩体上端面设有若干吊钩。
作为优选,储液池的池壁铺设有防水卷材。
作为优选,桩体一侧侧壁上设置两条止水带,两条止水带平行放置,并且两条止水带延伸至桩体的上、下端面。
作为优选,还包括盖板,盖板的形状与储液池底部轮廓吻合,盖板上端面设有提手,盖板表面都铺设与储液池相同类型的防水卷材,盖板周边设置有止水条,盖板放置在储液池底部时,盖板完全遮蔽圆孔上端面,盖板与储液池池壁形成隔水空间。
作为优选,桩体下端面铰接有与圆孔下端口配合的桩底盖。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在盖板与储液池池壁之间形成的隔水空间内灌注泥浆,泥浆能够在围护桩工作期间起到过滤影响较大的地表震动的作用,圆形管道对于非地表区域的震动传递也起到了一定的隔绝作用。
本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采用预制结构可以充分保证围护结构的质量;在实现其减隔震目标的同时,预制桩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体现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建筑垃圾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实施例桩体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基坑预制围护减震桩实施例盖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4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束开松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下肢骨折恢复肌力训练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