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便携式净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43824.5 | 申请日: | 2020-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伏冰峰;苏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元启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1/89;F24F13/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易长乐 |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便携式 净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便携式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风口和排风口;风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吸风口对应连通设置;导风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风管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对应连通设置;及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导风管内。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群可有效地降解和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有效且持续净的进行空气净化处理,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对壳体内的污染物也有净化作用,减少壳体内污染物积聚,延长手持便携式净化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便携式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及汽车的大量应用,空气污染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空气内含有众多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简称PM),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粒径在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而其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简称PM2.5,或可入肺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意识到空气净化的重要性,普通家庭、办公室、医院、工厂已经普遍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有大型室内净化器和小型手持便携式净化器,手持便携式净化器外型结构各异,整体上以圆柱和椭圆柱居多,式样小巧,方便携带和摆放,从而可用于室内和室外。但是传统手持便携式净化器的净化原理基本都是通过过滤或者加湿或者两者结合来提高空气质量和舒适度,不能做到有效的降解和消除污染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降解和消除污染物的手持便携式净化器。
一种手持便携式净化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风口和排风口;
风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吸风口对应连通设置;导风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风管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对应连通设置;及
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导风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便携式净化器工作时,离子发生器产生离子群,风机将壳体外部空气从吸风口及第一进风口吸入至风机内,风机内的空气经第一出风口及第二进风口进入至导风管,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群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及排风口排出。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群可有效地降解和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有效且持续净的进行空气净化处理,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对壳体内的污染物也有净化作用,减少壳体内污染物积聚,延长手持便携式净化器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风机及所述离子发生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风机、所述离子发生器及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纵长状设置,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风机、所述导风管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排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格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风口及所述排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两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吸风口设于所述后盖的下部,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前盖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元启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元启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3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织物精炼中酶制剂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智能降温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