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六价铬快速定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3674.8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5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博森;童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田地质化验测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六价铬 快速 定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名称为便携式六价铬快速定性装置,应用于水中有毒物质六价铬的定性判定。包括:包括第一加试剂装置、第二加试剂装置和反应装置。工作原理为:关闭所有开关阀,将预先配制好显色剂溶液和酸溶液分别加到两个储液瓶16和26中,从加水样口35加入50ml待检水样,通过先后开启不同的加试剂阀准确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和显色剂溶液,振荡装置混匀,2‑3分钟后观察反应管中的溶液颜色,通过颜色即可大致判断水中六价铬的浓度范围。检测完毕后可以打开下端的排液阀32排出反应管中的溶液,准备下次检测。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便于携带、成本低和可连续测定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六价铬快速定性装置。
背景技术
六价铬是铬的六价化合物,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过敏,更可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当动物喝下含有六价铬的水后,六价铬会被体内许多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吸收,长期或短期接触或吸入时有致癌危险;同时六价铬是最易导致过敏的金属之一,大量摄入时会导致肾脏和肝脏的损伤、恶心、胃肠道刺激、胃溃疡、痉挛甚至死亡,过量(超过10ppm)的六价铬对水生物有致死作用。
目前水质中六价铬检测主要依赖于实验室仪器测定并且测试时间相对较长,很难实现现场快速定性的要求。
因此,现亟待设计出一种便携的,适合现场测试需求的六价铬快速定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定性速度快的六价铬测定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六价铬快速定性装置,应用于水质测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试剂装置、第二加试剂装置和反应装置;
所述第一加试剂装置包括第一储液瓶、第一上试剂阀、第一下试剂阀、第一进气孔、第一加试剂管和第一刻度位,所述第一储液瓶为圆球形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加试剂管入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所述第一加试剂管出口与所述反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上试剂阀位于所述第一加试剂管入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处,所述第一下试剂阀位于所述第一加试剂管出口与所述反应装置连接处,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一刻度位均装配在所述第一加试剂管上,其中所述第一刻度位到所述第一下试剂阀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刻度位到所述第一上试剂阀距离,所述第一进气孔到所述第一上试剂阀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刻度位到所述第一上试剂阀的距离,用于将盛放在所述第一储液瓶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上试剂阀填充至所述第一加试剂管的第一刻度位处。
所述第二试剂装置包括第二储液瓶、第二上试剂阀、第二下试剂阀、第二进气孔、第二加试剂管和第二刻度位,所述第二储液瓶为圆形包括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加试剂管入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接,出口与所述反应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上试剂阀位于所述第二加试剂管入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接处,所述第二下试剂阀位于所述第二加试剂管出口与所述反应装置连接处,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二刻度位均装配所述第二加试剂管上,其中所述第二刻度位到所述第二下试剂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刻度位到所述第二上试剂阀距离,所述第二进气孔到所述第二上试剂阀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刻度位到所述第二上试剂阀的距离,用于将盛放在所述第二储液瓶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二上试剂阀填充至所述第二加试剂管的第二刻度位处。
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管、加水样口、排液阀、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所述加水样口与所述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均被配置在所述反应管一端,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一加试剂管出口连接,所述第六开口与第二加试剂管出口连接,所述加水样口被配置在所述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中心位置,与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成等腰三角形分布,且与所述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在同一平面上,用于通过所述加水样口向所述反应管注入50ml待测水样,所述排液阀位于所述反应管另一端,用于排出反应后的混合溶液;通过所述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分别向所述反应管注入显色剂溶液和酸溶液,并进行化学反应,以获得反应后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田地质化验测试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煤田地质化验测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3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