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1250.8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2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咏;戚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下索撑 节点 滑移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包括试件、反力架装置、千斤顶装置、索夹顶推臂、压力机和火炉装置,所述试件为索撑,一端焊接耳板连接压力机上部、另一端焊接锚头,中间布置索夹夹紧索撑;所述千斤顶横梁布置在索撑锚头上部夹紧索撑,千斤顶作用于千斤顶横梁和反顶型钢之间;所述索夹顶推臂包括高温加载头、顶推横梁和顶推柱,顶推柱与压力机下部通过螺栓连接,顶推横梁布置在高温加载头下部与顶推柱通过螺栓连接,高温加载头从火炉外伸入火炉内,布置在索夹下部推动索夹。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让索撑满足高温受火的同时,通过压力机发生节点滑移,实现了火炉与压力机的配套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索体材料制作技术的提高、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日益成熟,以及优美的结构造型和良好的结构性能,张拉结构体系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大柱网、大开间的体育馆、展览馆、机场航站楼、剧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场所。但与此同时,随着张拉结构工程越来越普遍被推广应用,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攀升,火灾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实验研究中,受限于试验仪器,大多数试验采取先升温再加载直至试件破坏的试验模式,即先使用火炉升温至设计温度,再取出试件置于压力机中测试其极限承载力。这种试验模式的优点是仪器分开使用,操作简单。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试件升温的同时必然承受荷载,因此当前试验模式不能很好模拟现实高温情况下试件力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仪器的不足,提供的一种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该试验装置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先用千斤顶装置将索撑绷紧,让索撑满足高温受火的同时,再用索夹顶推臂通过压力机可控地张拉索撑,实现高温炉与张拉装置的配套使用。同时该试验平台满足快速工业化的需求,可以在工厂预加工,在施工现场直接吊装拼接,为高温加载试验的推广埋下了伏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包括试件、反力架装置、千斤顶装置、索夹顶推臂、压力机和火炉装置;
所述试件为索撑,一段焊接耳板连接压力机上部、另一端焊接锚头,中间布置索夹夹紧索撑;所述反力架装置包括反力架柱、反力架梁和反顶型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千斤顶装置包括千斤顶和千斤顶横梁,千斤顶横梁布置在索撑锚头上部夹紧索撑,千斤顶作用于千斤顶横梁和反顶型钢之间;所述索夹顶推臂包括高温加载头、顶推横梁和顶推柱,顶推柱与压力机下部通过螺栓连接,顶推横梁布置在高温加载头下部与顶推柱通过螺栓连接,高温加载头从火炉外伸入火炉内,布置在索夹下部推动索夹;所述压力机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机;所述火炉装置包括火炉和火炉支架,火炉支架通过滑轮移动,控制火炉进出试验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试件上端焊接耳板与压力机上部通过栓钉连接,下端焊接锚头用于千斤顶张拉,中间布置索夹用于压力机张拉。
作为优选,所述反力架柱为H型钢柱,反力架梁为H型钢梁,反顶型钢为H型钢。
作为优选,所述千斤顶采用高温千斤顶,避免高温下千斤顶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千斤顶横梁为H型钢。
作为优选,所述顶推横梁为H型钢,顶推柱为圆钢管,两端焊接连接板分别与顶推横梁和压力机下端板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螺栓连接,保证承载力的情况下满足快速工业化的需求。钢梁、钢柱截面和螺栓数量根据受力计算确定。索撑通过螺栓悬挂于压力机上端板,下端锚头卡上千斤顶横梁,然后安装千斤顶使索撑绷直,再将火炉通过火炉支架送至试验位置,开始升温同时打开压力机,利用顶推臂推动索夹实现对索撑的张拉。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温下索撑节点滑移测试装置,让索撑满足高温受火的同时,通过压力机发生节点滑移,实现了火炉与压力机的配套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1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椅扶手和轮椅
- 下一篇:一种焊接钢管用焊丝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