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入库信息管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39613.4 | 申请日: | 202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5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田川;李鑫;尹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06Q10/08;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李绩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电子标签 血液 入库 信息管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入库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其中,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分部粘贴于盛放血液的血袋上;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与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入库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客户端;并由所述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血袋上粘贴RFID标签后,来替换原有普通条码标签,对血液入库信息精准的、批量的、快速的读取信息,完成核查和入库,实现了血液实物交接,杜绝了数据丢失、遗漏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入库信息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着重将建立血液供应保障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定为重点,血液供应保障机制中对血液加工、存储、运输、报废维度进行完整准确的监测、跟踪。目前血液管理虽然采用一些技术解决了血液入库的审核环节,但是无法保障血液入库的质量。普遍的入库业务管理过程仍存在以下缺陷:
1、血袋标识易污损、识别效率低、数据存储量小、可靠性差。低温高湿度存储易造成血袋标识污损,无法辨识,同时条形码技术本身也不具备防伪性和隐私特性;
2、无法实现批量交接。血液交接工作效率及可靠性有待加强,需要逐个扫描完成交接,条形码识读性差,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性差;
3、入库管理工作依靠手工逐袋计数清查,耗时长、易污染血液,核查数据完全依赖于人工,其精准可靠性差;
4、无法确保血液入库时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更无法为血液溯源提供保障的信息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入库信息管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入库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其中,
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分部粘贴于盛放血液的血袋上;
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与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入库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客户端;并由所述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
进一步,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采用耐超低温超高射频电子标签。
进一步,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采用无源UHF标签,包括芯片和内置天线。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讯装置采用GSM、GPRS、WCDMA通信网络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客户端采用个人计算机PC或移动终端。
进一步,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采用UHF射频读写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9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管柜
- 下一篇:一种防水雾仪器仪表表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