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34903.X | 申请日: | 202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郎咸明;刘晋;刁士民;李晓东;王坤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C02F7/00;C02F101/2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吕敏 |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污染 河流 水生 修复 模拟 装置 | ||
1.一种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系统(1)、过滤坝(2)及人工强化生态滤床(3),城市尾水经排水管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1),所述人工湿地系统(1)包括防渗槽,沿防渗槽由槽底至槽口依次设置排水层、过渡层、填料层及覆盖层,在所述覆盖层表面设置植物种植层,所述排水层底部设置伸出防渗槽的集水干管,在所述覆盖层表面设置配水干管,在集水干管上均匀间隔连接多个集水支管,在配水干管上均匀间隔连接多个配水支管;经人工湿地系统(1)的湿地出水依靠重力流依次流入到河道,再通过过滤坝(2)、人工强化生态滤床(3)处理后进入河道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支管在防渗槽底部呈网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渗槽内还均布有多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置于覆盖层外连通空气,另一端穿过覆盖层、填料层及过渡层与集水干管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为种植土,其厚度为10-20cm;所述填料层的填料为卵石和/或砾石,厚度为60cm-90cm,粒径2-6mm;所述过渡层的填料砾石,厚度为10-20cm,粒径5-10mm。
5.一种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坝(4)、生态浮岛(5)、风光互补充氧系统(6)、过滤坝(2)及人工强化生态滤床(3),城市尾水经排水管道进入河道,依次通过止水坝(4)、生态浮岛(5)、风光互补充氧系统(6)、过滤坝(2),出水依靠重力流进入人工强化生态滤床(3),最后返回至河道下游进行河流自净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坝(4)底部水流通过处设置有翻板闸,通过上游来水对闸门的作用力控制水量;
所述生态浮岛包括多个单元主体、锁固件和镂空篮筐,多个单元主体的相邻边连接,且相邻的单元主体之间通过锁固件固定,所述镂空篮筐分别与单元主体相配合置于单元主体内;在镂空篮筐内种植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坝是由砾石、火山岩及碎石垒筑的坝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城市重污染河流水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强化生态滤床为两侧带有凹槽的有机玻璃槽体结构,在所述两侧凹槽内填充直径为8-16cm的砾石填料,形成砾石床,在中间槽体内填充直径为10-20cm的火山岩,一侧凹槽壁开有城市尾水入口,另一侧凹槽壁连接有水位调节管,所述水位调节管上设有不同高度的阀门,通过开闭不同高度阀门控制滤床内水位高度,在中间槽体内的火山岩填料区底部设有连通空气管路的通气管,在所述通气管上开有多个曝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未经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49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通讯线缆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讯塔用的天线支撑装置





